重机枪出现后,大刀仅督战队才用,为何抗战时期大刀队又再次受捧
大刀从战国末期就是主战兵器
从战国末期开始,随着青铜技术与骑兵战术的发展,刀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并在随后两千年里一直都是冷兵器时代的主角之一。到了唐代,出现了结合刀与剑性能的陌刀,即“斩马剑”,开始大规模装备给步兵使用;宋朝建立以后,由于禁止民间私藏长兵器,又出现了一种长度为1米左右的朴刀。
这种朴刀虽然作战性能不如“斩马剑”,但其造价低廉,操作方便,因此很快成为军民通用的武器。与此同时,中国武术的发展也进入了巅峰时期,武师们根据朴刀的性能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刀法,朴刀也因此成为中国武术界的重要武器,抗战时期我国军队使用的大刀还依然属于这一类朴刀。
热兵器时代让大刀逐渐没落
19世纪,随着枪炮等热兵器的盛行,刀剑等冷兵器逐渐退出步兵装备序列;1884年美国人马克沁发明了可以自动连发的重机枪后,连骑兵手中的马刀也彻底失去效用。进入20世纪,飞机、大炮、坦克等重装备开始主宰战场,肉搏战发生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
当时的中国虽然进入了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各方势力彼此征战不休,但靠着各自背后的列强支持,手中的枪炮也在不断翻新,大刀一度沦为督战队专用武器。如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直系军阀吴佩孚在贺胜桥督战,特意组建了大刀队,先后斩杀临阵脱逃的官兵近300人,其中仅旅长、团长就有十余人,其头颅全部砍下,挂在电线杆子上示众。
西北军手持大刀参加长城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局部战争在东三省及长城沿线陆续打响,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寇,活跃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民众纷纷组织起来,手持大刀长矛等简陋的武器奋起抗争;1933年3月初,日寇悍然发动了对热河一线的侵略战争,“长城抗战”爆发,为了保卫河北遵化县东北的重要隘口——“喜峰口”,国民革命军第29军奉命紧急驰援。
该军系冯玉祥西北军仅剩的精华,总兵力超过40万的西北军在中原大战后分崩离析,仅有数万残军北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后来被整编为第29军。因此,该军官兵都是身体素质好、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又继承了老西北军尚武的传统,加上部队缺乏经费和弹药,不得不大量装备成本低廉又便于大量生产的大刀,并积极与日寇展开肉搏战。
夜袭成功,大刀队受到各界赞誉
面对来势汹汹直奔喜峰口而来的日寇,第29军官兵拼死抵抗,许多营连长都手持大刀,亲自带队发起冲锋,几经拉锯,确保阵地不失。战至3月11日深夜,担任前线指挥的第37师109旅旅长赵登禹亲率主力,袭击对面的日寇第14混成旅团,由于弹药已消耗殆尽,赵旅长下令“只准用大刀砍,手榴弹炸,非万不得已,不用轻机枪和步枪射击”。
此次夜袭重创了日寇,仅缴获的机枪就有20余挺,全国各大媒体广泛宣传,使得第29军的大刀队迅速闻名全国,以至于上海妇女界代表前来带队慰问,也坚持只看大刀队。新闻界这种靠给广大公众以兴奋和刺激以拉动销量的方式,此后一直延续了下去,使得大刀肉搏长时间被人津津乐道,当作抗击日寇的法宝。尽管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刀再未大规模使用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