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手机端

古代信息不发达,如何进行人口普查,做到精准无误?折服古人智慧

zhiyongz 2个月前 (11-21) 阅读数 79 #趣历史
文章标签 古代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古来有之。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将户籍统计纳入到细化准确这一办法,我国在世界历史上都属于遥遥领先者。那么在古代没有任何今天的完整统计技术,是怎么做到精确统计的呢?人口直接关系到兴衰,宋代人宋适曾对此概括说:“为国之要在于得民多。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可见人口与农业文明有着重要关联。

相关画面

  因此,在古代能否统计出人口数量是考验当时的政治水平的一个标准。古代没有今天的“大数据”,那么在联系很不方便的过去靠什么精确上报各地百姓数量呢?

  早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口普查。后来出土的殷墟卜辞中就有大量关于商朝人口的相关记载。到了周朝时期,出现了大比制度和乡遂制度,就是将当时的“比、闾、族、党、州、乡、遂”各级部门都“以岁时稽其夫家之众寡”的职称,逐级上报,最后有周朝主管官员进行汇总,并且“辩其国中与都鄙及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注明人口分布和男女比例和生死变化相关情况。

相关画面

  大比”三年举行一次,到时负责官员将全国户口递交给周王,在“王拜受之”后,然后交给内史保存,仪式不可谓不严肃神圣。到了周宣王时期,对所属于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普查,“乃料民于太原”,这次普查是大比制度的淘汰。此后还出现了“上计制度”,此时是战国时代,最初是和郡县官吏在年终时将下一年度本地区的赋役写在木头做的券上,然后呈送国君。国君把木券分为两份,右券由自己回首,左券发还郡县。但是由于战争频仍,社会处于动荡和不稳定等因素,战国时代人口统计经常发生变化,到了秦汉时代,人空统计更为趋于专业和规范。

汉朝百姓

  《汉书》中当时就有西域国家户口统计的记载,可见对人口数量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当中。东汉时期不仅要求统计输役户,而且免役户也必须包括在内,可见当时已经是全面的人口普查了。东汉末年依旧是一个乱世,由于战争瘟疫经常出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场面,因此全国有多少人口已经很难查清。直到隋朝南北统一后,又着手恢复全国性的规模人口普查,甚至比以往时代更加细致。

  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员对所辖人口户籍进行一次大摸底,要达到“大索貌阅”的程度。并且要按照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的体貌核对,以此确定是否与情况相符,这种细化的普查体现了隋朝的治理水平已经上了很大台阶。对于敷衍、虚报不认真负责的官吏,一旦查出户口不实,保长和里长都要发配边陲地区进行赎罪。到了杨广时期的大业五年,对人口普查又进行了一次规定,凡是户口有一户不能够核对上来的,官员一律免职,并且推出举报奖励制度,一旦坐实,被举报者就要替举报者服役。在这些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下,隋朝对于人口普查达到了“无缝隙覆盖”。

隋朝

  到了唐朝时期,也沿用了隋朝的“貌阅”制度,只不过在名称上进行了改动称之为“团貌”,并且规范了一套周密完备的定期人口普查制度。民户按期向官府呈送完备的年龄、土地的牒状,当时这叫“手实”,基层官员叫“里正”,他们负责收集信息,然后递交到州县,州县依据各户资料进行统一造册,并将里正所报数据进行登记,以此做好问责。然后再进一步汇总上报到尚书省户部编制全国计账。

  户籍以户为单位,登录的内容更为真实可靠,细化到年龄、年状、身份以及财产情况。当出现死亡或者生病或是年老等其他情况变化,也要记录在籍,甚至要经过县令的亲自调查。

唐代户籍资料

  此后到了明代,朱元璋再度将户籍制度推向高峰。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开始实行户帖制度,规定了一套相当完备的人口普查办法。户帖的格式和调查纲目,由户部作统一规定,并由户部集中印刷,然后颁发到全国各地。地方官吏领到户帖后,必须按户调查,取得各户实情,然后逐项填写,调查项目包括:户的类别,系民户,匠户抑是军户;户主原籍,现居住所在地,家中男女老幼的姓名,年龄和人数,他们和户主的关系以及财产状况。

明代户籍

  由中央政府派员分赴各地“点户比对”,监督人口普查工作的进行。查出失实者,如罪在官吏,官吏处斩;如罪在百姓,户主充军。户帖一式两份,在帖左端编列字号,加盖户部官印。项目填写完毕,截取一份交本户收执,另一份交回户部、户部据此编制全国户籍总册。并且这些资料都派重兵把守放在玄武湖附近。清代建立了普查人口的编审制度。五年一次人口普查,顺治时期改为三年一次。编审时主要依靠保甲组织。当时的居民每户人家都有门牌,上面写清户主姓名,甚至出门都要申报。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根据各户门牌随时逐级上报人口变更情况。

  朝廷会拿出一年作为编审之年,州县官员根据这个编审丁册,虽然以统计男人数量为主要目的,但也规定了以户统计,因此到了乾隆时期对于人口数量和变化掌握的相当准确,因此“周知天下生民之数”,成了清朝人口普查的最大目的,此外做好税收、救灾等等统计,提高了治理水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