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八年级上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语文学习中,现代文阅读较为普遍。现代文阅读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

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

【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

(2)父命之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

(3)丈夫之冠也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一词多义】

(1)戒

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2)之

往之女家(动词,到)

妾妇之道(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词类活用】

(1)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

舜(shùn)畎(quǎn)亩 胶鬲(gé)

曾益(zēng)拂士(bì)

【通假字】

(1)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古今异义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2)富贵不能淫

古义;使……惑乱、迷惑;

今义:淫乱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4)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军人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

(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方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忍:使……坚韧)

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

(2)动作状: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

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3)名作动:

人恒过(过:犯错误)

【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

(2)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

(3)拂

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

(4)士

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

征:征验

5.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7.国恒亡

恒:常

3.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4.重点内容

一、整体把握: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

二、具体问题:

1.文章讲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的最新归纳总结

★ 语文考试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总结

★ 语文八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 初二下学期苏教版语文期中备考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2021政治知识点总结梳理

★ 八年级下册最新历史知识点汇总2021

★ 2021苏教上初一语文知识点

★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 小升初人教版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 2021小学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