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格尔尼卡的历史意义内容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格尔尼卡的历史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格尔尼卡的历史意义

衍生作品

2014年,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导演拍摄了电影《33天》,该电影讲述了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过程。

日本美术推理作家原田舞叶的小说新作《暗幕下的格尔尼卡》,正是围绕着这幅作品展开的。这本书所描述的故事从一次空袭开始。1937年,一次空袭几乎摧毁小镇格尔尼卡,盛怒之下毕加索创作了一幅巨幅油画,名为《格尔尼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幅名画虽受到万千敬仰,其创作过程的艰辛和初次公开展示时引发的议论却已被人们忘却。观众们似乎只关注画中的杂乱、兽性和残忍。

二.历史传承

《格尔尼卡》自诞生起几乎有将近20年的时间在路上奔波,穿梭于大西洋两岸的诸多城市。最后一次旅行是在1981年,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转移至西班牙,此前毕加索一直将其出借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直到西班牙恢复民主。

画家对这幅怀着愤怒完成的作品是很重视的,他生前留下遗言说:只有当西班牙建立起民主政府的时候,《格尔尼卡》才可以回到自己祖国。佛朗哥死了以后,西班牙政府与保存这幅画的美国政府经过5年的谈判,1981年9月才将它隆重地运回了西班牙。

三.创作背景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四.画作内容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抱着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的马为构图中心。画家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格尔尼卡的历史意义内容相关文章

★ 尼布楚条约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 学习历史的意义整理归纳

★ 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标准答案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 《大唐西域记》的内容介绍及历史意义

★ 柳公权书法的历史意义

★ 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分析类问题

★ 高考历史: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 历史地理学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 猜灯谜的历史意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