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

  小编在此整理了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气象灾害

  (一)干旱

  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

  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三)台风——热带气旋

  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引起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影响:利: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减小损失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四)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③地表植被稀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距沙源地近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控制载畜量;③营造“三北防护林;④退耕还林、还牧;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⑥禁止采挖发菜等。

  (五)寒潮

  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季节: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中断,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六)暴雪

  危害: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牲畜冻死饿死、野生动植物死亡。

  暴雪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洪灾、滑坡、泥石流。

  雪灾后洪灾的原因: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地形坡度大,山地河流水流急。

  二、地质灾害

  (一)主要地质灾害——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浅源地震;③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④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⑤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⑥加强国际合作等。

  危害:①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地面裂缝,喷沙冒水,山石滚落崩塌;②诱发其他灾害,如水灾、火灾;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③引发瘟疫。

  (二)滑坡、泥石流

  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现象。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泥浆石块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

  我国多发地区:云南四川两省西部(即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分析:

  自然原因: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开挖山体,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的防御: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④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三、海洋灾害

  (一)风暴潮

  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多发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二)海啸

  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三)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自然原因:①温度高;②海域封闭;③静风、静水的环境。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养殖规模扩大,饵料+养殖对象排泄物严重污染了水域;④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赤潮生物运输者。

  (四)水体富营养化

  危害:①海水发粘,堵塞鱼、虾、贝、蟹的呼吸器官,使其死亡;②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鱼、虾、贝、蟹等缺氧窒息死亡。③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鱼虾等中毒死亡。

  四、生物灾害

  (一)农林牧生物灾害

  表现: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二)森林、草原火灾

  原因: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危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正确应灾方法:

  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

  防洪准备:①听汛期天气预报;②准备救生包(药品、食品等)、预备木制家具;③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⑤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⑥学会游泳、划船。

  洪水应急: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借助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洪水中的救助 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2.应对地震灾害:

  平时要注意防震知识学习和防震技能训练;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短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适当进行自救并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风灾: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大雾: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

  沙尘暴: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4.注意:

  山区、半山区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