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关于民俗文化的中考作文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我们的身边,俗语俗习俗行无处不在。民俗是一种民间生活文化,也是中国人文历史上一颗璨璀的明珠。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和了解身边的民俗文化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民俗文化的中考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民俗文化的中考作文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个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不仅仅是民族,就连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是与众不同的,傣族热闹非凡的泼水节,东北的民间艺术-大秧歌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风俗。每个风俗都代表着每个地区的民俗特色,所以我们也应该尊重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我美丽的家乡,也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习俗:每当办喜事时,都要放最响亮的鞭炮。喜家会诚心诚意地给村民们递上请帖,收到请帖的村民便会准备好彩礼上门祝福。喜家还会请来许多亲朋好友共同来喝喜酒。大伙儿欢聚一堂,人们坐在结实的长板凳上,听着屋子里延续不断的笑声,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人们面前放着一袋喜糖和一杯热乎的香茶。据说,这是喜家为了感谢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特意精心准备的,希望来喝喜酒的人家也沾沾喜气。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放鞭炮!喜家的男人提着一大摞鞭炮大步走向前,到了大门中间后,从裤袋里掏出一把打火机,将鞭炮小心翼翼地轻放在平坦的地面上。随后,男人轻松地按动着手中的打火机,火苗便快速地竖立在火机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好像随时有可能熄灭。男人将跃跃欲坠的火苗逐渐对准大红色的鞭炮。顿时!“噼哩啪啦”的炮声响彻云霄,惊动了在大树上栖息着小鸟,它惊恐地飞走了。正在嬉戏的孩童们纷纷被可怖的炮声吓得魂飞魄散,个个像老鼠见了猫似的拼命冲进里屋。炮声的威力太大,地面上有时会轻轻震动,令人毛骨悚然。但是炮声越大,代表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红火幸福,所以这也是一个好兆头。

各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希望大家能多多体验一下这些颇有趣味的民族呢!

关于民俗文化的中考作文2

秋日的晚风带着落叶,一起飘荡在小路上,夕阳烧红了天边的白云,眼前那棵高大而粗壮的柏树,尽显沧桑。耳边传来是“咿呀”的声音。

儿时是在老家度过的。夏日是炎热的,姥姥喜欢在正午躺在那藤椅上,拿着一把又大又圆的扇子,轻轻地摇。旁边放一个略显破旧的收音机,放着是那“咿呀咿呀哟”的京剧。姥姥很喜欢听着戏,她什么戏都听过,像是黄梅戏、豫剧、吕剧等等。不同地方的戏,从她那破旧的小收音机里传来。

我那时还小,听不懂里面在唱些什么,想和姥姥说说话,她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示意我不要说话,我只好趴在她的腿上,借着扇子的清风,进入夏日凉梦。

后来,再大些,勉强可以听清一两句,但是仍然不懂意思。中午陪姥姥听戏已经成为了习惯。不同的是我喜欢趴在风扇前,听戏。风扇的风吹的总是很大,将我的头发到两边,猛烈的清风扑到我脸上。耳边依然传来的是“咿呀咿呀哟”的唱戏声。

那天早上姥姥起得很早,在院子里忙来忙去,我揉了揉朦胧的眼问她:“今天有什么好事吗,为什么这么忙?”

她回过头,脸上带着笑,以至于她脸上皱纹都变成优美的弧形:“今天村里要来唱戏的,一会去看啊!”说完她又去忙活。看着她弯的似弓的背,在清晨的曦光下留下了一个弯弯的背影。

临近中午,姥姥便领我去占位。走到柏树下,已经有很多人了,姥姥找了一个地方放下马扎,坐下。而我偏要挤到前面看个清楚。

终于等到开场,台下的人纷纷鼓掌,帘子被掀开,从里面出来一个脸上抹满油彩、身穿戏服的人出来,身后跟着些和他一样的人。一场下来,人们喝彩不断,我也跟着鼓掌,似懂非懂地看着台上人所唱的悲欢离合。

一直表演到下午才结束,我一直坐在最前面,不曾离开,生怕别人抢了我的位置。这中间有人来,有人走,有人骂故事里的人物,有人笑故事里的情节。

再后来,我离开了家乡,便再也没有看过戏,直到那天突然很想看戏,那种思念涌上心头,我终是买了一张票去听了一场戏。听的人很少,不似当年那般热闹,耳边依然是“咿呀咿呀哟”的声音,可终究感觉少了些什么。

台上的人唱着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台下的人越来越少,我依然坐在那里听他唱完,他们热爱传统文化,并且愿意传承下去,他们值得尊敬。

迎着风走在路上,看着人来人往,世界终是变了,变得越来越好,很多高科技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可有些东西却在慢慢消失。人生中,有些人来了,有些人走了。就像戏里唱的悲欢离合,就像诗里说的月有阴晴圆缺。

落叶跑到我脚下,我将它们轻轻踢起,耳边回荡的刚才的戏,不禁哼了两句,一切刚刚好。

关于民俗文化的中考作文3

我的家乡文化源远流长,家乡的特色美食自然不少,但最有特色的,我觉得莫过于黄梅戏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它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一说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另有一说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市,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2006年,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开幕,黄梅戏赫然其中。

黄梅戏不仅历史悠久,且其艺术形式更是受到大众的喜爱,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细致质朴,以真实著称。而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后来的《王小六新传》、《御史夫人》等黄梅戏都受到了大家的喜欢。

因黄梅戏而受欢迎的演员不少,黄梅戏的五朵金花分别是马兰、吴琼、吴亚玲、袁玫和杨俊。这五位黄梅戏演员都颇具盛名,演过的黄梅戏也非常多,而且其唱腔和表演更是令人惊艳不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演员荣誉光环的背后有无数的艰辛又有谁能知道呢?

黄梅戏是我们这儿的一大特色,你那儿有什么特色呢?欢迎一起讨论哦!

关于民俗文化的中考作文4

晨起的第一声鸡鸣把我从梦乡中唤醒,拉开紧闭的窗户,一股清凉的空气迎面吹来,屋外的小树林里有那尚未迁徙的鸟喳喳的鸣叫,这一切让我沉醉在富有民俗传统的乡村气息中。

今日的民俗文化似北方树林的鸟儿一样难觅,它被汽车的鸣笛声堙没,它被各家各户紧闭的门锁住,它在点的时代渐渐消失了踪迹,我寻找着这冬日北方的候鸟,不经意间发现我鼻下萦绕着它纯朴的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的夜晚,打破了冬夜的沉寂,爆竹声不断,烟花点缀着漆黑的夜空,屋内各家各户都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共同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女人们索性不睡了,连夜包上好几盘的饺子,年纪稍大的带着像我这样补水的孩子在一旁叠金元宝,然后夜深了,四周爆竹声也似识趣,渐渐停止了,爱闹的孩子也累了,钻进了暖和的被绣着喜字的大红绸缎被子里,女人们不再拉家常,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桌上的老式摆钟静静的摇摆,桌前的老人用手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依旧叠着金元宝。

时间凌晨4点,爆竹声再次占领了整个乡村,女人们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将包的饺子送到了大铁锅里,拉着风箱,老人端着满钵的金元宝走到神像的贴纸前虔诚的跪下,手中用蜡烛引燃了钵中的金元宝,眼中闪烁着新年的喜悦,孩子们被爆竹声吵醒开始哭闹,大人们成群结伴各家各户串门拜年。

我是亲眼看过他们是怎么拜年的,走在前面的往往是家中的长子,手里捧着女人们连夜做好的饺子挨家挨户给村里的长辈拜年,他们少的三五人一群,多的十几人一伙,走进正屋,双膝跪下,两手作揖,然后寒暄几句,把饺子留下又前往下一家,4点多到7点多才渐渐不再有人来,孩子到爸爸妈妈手里,有的孩子稍大了,自己可以保存压岁钱,年纪小的孩子投向羡慕的目光,看着屋外的眼花默默地期待快快长大,自己保存压岁钱。

今日座座高楼平地起,一人一家小蜂室,下班回家后个子飞回各家后,大门紧闭不相往来,这就是城市化带给我们的。

鼻下民族文化的气味似乎渐渐淡了一些,可爱的现代人,此刻你们的重担既是传承这份淳朴。

关于民俗文化的中考作文5

午夜,除了呼呼风声外,万籁俱寂。皎洁的月华从云罅里漏下来,洒在桌前。

睁着朦胧的睡眼,我懊悔于从睡梦中醒来,正欲又沉沉地睡去,忽然听到母亲的房门“吱呀呀――”地开了,脚步声响到厨房,灯光一下子从门缝滑到我房间里。听到擀面皮的声音,我才想起明天是冬至,母亲原本打算今晚8点包饺子的,拌好馅儿,一坐在床上休息,孕妇嗜睡,就睡着了。母亲定是怕早上包父亲来不及吃,才半夜起来劳作的。请想象,一个肚子七个月大的孕妇,在这样月华如霜的夜晚,尽管手指舞动如花,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元宝似的饺子乖巧地

排成一列列,母亲目光柔柔的,但依旧掩盖不住眼底的疲惫……

饺子在中国人的生活里真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除夕,初五,元宵,冬至等,都离不开饺子。一盘盘的饺子都是母亲包的,往往忙碌一个上午,不到半个小时就吃完了。

母亲的手短粗而粗糙,包出的饺子却比谁都精巧,鼓囊囊的。最神的是母亲擀的饺子皮,只见母亲右手拿擀面杖,左手拿着扁平的面团,擀面杖来回轧,手中的面团旋转着,像是转伞一样,还没看清,母亲手一抖,落在木板上便是很规则的圆形的饺子皮,而且都是边儿上薄,中间略厚,这样包饺子的时候不会一扯就漏洞了。不到一分钟吧,那切好的面团在经过母亲手后,像是扔飞镖那样,摞成一碟饺子皮了。我是怎么也学不会她擀皮的技艺,擀皮的速度和她包饺子的速度差不多,反倒擀得我手心通红,我想,母亲手心的茧子就是这样出来的吧。

小时候,母亲为了逗我开心,便拿其中一个面团捏成小鸡小狗或者小鱼的样子,母亲捏的技艺虽不精妙,但那时我也没什么审美,只觉的母亲大体捏得像,便惊叹不已人也有了精神,至于细节便用想象一一补足了。母亲在包饺子时,两手如翻飞的蝴蝶,将饺子馅塞得满满的,也把浓浓的爱塞进去了。

饺子煮熟了,不及母亲叫我,一闻到那香味,我的心便被拴在饭桌前了。饺子皮很薄,我一眼便能看出肉馅素陷来。我常满足地说:“妈妈包的饺子可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母亲也毫不谦虚,笑着说:“外面买的哪有这么皮包馅多。”

我渐渐长大,与母亲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独自在家时,母亲总不忘叮嘱我:“冰箱里有我包的饺子,饿了就煮着吃。”我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包的,但我吃的时候是能想象的到母亲的劳累的,想象的到那指尖的温度,柔柔的目光的。

吃过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见过的越多,可都是经不起时光考验的,是易失的。唯有母亲亲手包的饺子是怎么也吃不够的。我也渐渐明白,最初有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关于民俗文化的中考作文相关文章:

★ 民俗中考作文2020年

★ 民俗中考作文600字

★ 初中作文关于传统文化为话题800字五篇

★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初中作文700字五篇

★ 关于潮汕传统文化的作文中考5篇

★ 弘扬传统文化初中生作文600字精选5篇

★ 初三年级我身边的传统文化作文700字精选

★ 初三年级介绍风俗作文怎么写700字

★ 春节习俗的初中作文600字5篇

★ 传统文化作文初三年级端午节优秀范文700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