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精选7篇)
朱治国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砥砺初心、接棒前行,答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答卷,关于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1)
近日,《新闻联播》以《朱治国:心中有信仰 肩上有担当》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朱志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22年,始终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大力推进党建和扶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43岁的朱治国用至死不渝的信念、忠诚、勤奋、担当刻画了优秀的共产党人形象。广大组工干部应向朱治国同志对标看齐,让榜样的力量充盈心灵,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自21岁大学毕业之后,朱治国同志工作22年一直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对人民真诚的最美华章。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旗帜”,看一看彼此的差距,仔细反思有没有坚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有没有把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以榜样为“光”,锻炼本领,厚植“坚实底气”。“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作金。”朱治国同志用实干不断增强自身底气,全省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后,他迎难而上,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让4149个行政村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主动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无数个多个日日夜夜里,青海大地上布满了他走过的痕迹,办公室时常彻夜长明的灯盏和工整清晰的四五十本笔记就是他一心为民、苦干实干最好的证明。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灯塔”,在实干中充实自己,在思考中塑造自己,在行动中提升自己。
以榜样为“镜”,磨炼品性,凝聚“浩然正气”。朱治国曾说,只有为人干净,做事才能坦荡。尽管身居重要职位,但他始终把权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他与妻子异地生活2年,他没因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身边其他的亲戚朋友也都知道朱治国的“油盐不进”,没沾上他一点“光”。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清心寡欲”,坚守住了手中权力的“一尘不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也必须做到公私分明、作风清正,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要坚持“三省吾身”,掸除思想上的灰尘,擦亮初心、激扬动力,做底色干净、风清气正的组工干部和新时代青年。
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2)
2022年6月11日,朱治国同志因突发心源性疾病不幸离世,他用生命诠释了使命,带给人们无限感动和惋惜,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诠释了新时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怎么样,该怎么样,能怎么样。对于我们如何在新时代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践行者和捍卫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朱治国同志“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爱岗敬业精神。最初的历练映照最后的坚守。朱治国同志一直全身心扑在事业上,他历任等职务,在每个岗位都立足实际,担当务实。朱治国同志无论是格尔木市委组织部科员、还是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组织处处长、部务委员、副部长兼省委两新工委书记,他始终坚强党性、对党忠诚,用自己的行动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用生命之火映红党的旗帜。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他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从基层党建考核到干部考察,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基层换届选举到党员教育培训,只要下乡,他都翻出地图勾画标记,“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他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在不懈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朱治国同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艰苦奋斗精神。朱治国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始终有着实干肯干、甘为人梯的职业操守。朱治国发现,青海4149个村32000多名“两委”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12%,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有力气、没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朱治国展开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还制定激励报名的有效办法。他说,乡村振兴,基层班子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学习朱治国同志“直挂云帆济沧海”干事创业精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同志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多次得到中央有关部门肯定,赢得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誉。朱治国在调研时发现基层干部腿跑断、嘴磨破,却付出多、收入少、保障不足的实情,回来后,朱治国连日加班,牵头写报告、拟方案,经部里上报,再到省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沟通,仅仅两个多月,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出炉并实施。这项工作也获得中组部肯定,青海的基层干部报酬在西北五省区名列前茅。
从朱治国同志的身上看到了组工干部态度与坚持的成效,看到组工干部的操守与品格。他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为民服务的态度值得广大组工干部学习,他的感人事迹、高尚形象和崇高精神,引领着我们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懈努力。
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3)
近日,一篇关于“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文章引发关注,朱治国同志作为边远地区的一名干部,从戈壁乡镇工作到用双脚走遍全省362个乡镇,朱治国同志克服种种困难,认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用 自己的行动去书写无悔的青春赞歌。
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43岁的朱治国,把根深深扎入基层,足迹遍布青海各地。在22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毫无怨言,始终保持敢闯敢拼的工作态度,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真正做到了一名“心中有政治,眼中有方向,脚上有泥土,手上有方法,头上有红线,肩上有使命”的优秀组工干部。
朱治国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他还说,“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所以他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忍受着超过4200米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每天马不停蹄地调研、座谈……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党员干部、组工干部的职责使命,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好实事,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答好时代赋予的“组工答卷”。
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从来没有用公权为家人亲戚以及朋友们走过一次便利,他就是这样严守着底线,用干净来诠释一名党员干部的诺言。所谓干净就是,就是要不论从入党,还是当一名干部,在每一个环节,都要确保自己的思想是干净清澈的,坚决做到为人民服务,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不良思想。
朱治国的事迹让我们明白,只有做事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严于律己才能把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4)
拜读朱治国同志事迹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肃然起敬。一个正值美好年华、中流砥柱的模范机关干部悄然无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回望他所做出的卓越业绩确是常人所不及的。他既是一个平凡的机关干部但却肩负使命、负重前行又是那样高大伟岸。他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是我们学习的“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
两天来,我思考着,应该学习他什么呢?我想一是学习他政治坚定、坚持原则的精神。他真的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二是学习他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精神。他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无论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工作都会履职尽责、恪尽职守。他“周到、细致”对工作,他“心里有本账”“干事有章法”,他担当尽责、争先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是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精神。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其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值得称赞。四是学习他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他时刻把各项纪律挺在前面,深入基层,密切党群关系,“把一切权力用着老百姓身上”,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我作为一名老党员,身为党务工作者,虽然退休不在岗,但要身在党、心在党,做到爱党、护党,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退休人员中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尽力做好支部的党建和党务工作,紧密联系“候鸟”党员和人才,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五指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5)
在青海西宁的最好季节,43岁的朱治国与他热爱的土地撒手诀别。在炎炎夏日中离去,在凛凛冬日中犹在,朱治国用有限的生命谱写的实干强音依然响亮,以无私大爱书写的时代答卷依然出色,给予了无数青年基层干部前进的力量。在先进事迹中找寻奋进的方向,在灵魂共振中锚定拼搏的目标。作为青年基层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怀揣大爱,饱含对基层的真爱,对工作的热爱,对个人的自爱,无怨无悔,恪尽职守,自律自省,在前进道路上一往无前。
以“真爱”扎根基层,坚定不移走“乡间小路”。21岁大学毕业后,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面对风沙大、交通不便、饮食居住条件差等考验,他毫无怨言,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从城市来到乡镇,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态度。“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青年干部青春正盛,头上便是蓝天,脚下就是泥土,身边就是百姓,拥有着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当以昂扬姿态,奋勇前进,用好基层工作这个成长的“助推器”。要时刻牢记自己来到乡镇,下沉基层的初心是什么,不忘自己来时的路,就不会迷失方向。遇到磕磕绊绊时要沉着冷静,不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动不动就后悔、内耗,时刻保持内心的坚定充盈,看看周围的家常烟火、平淡温暖,从身边的人间百态中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珍惜自己在基层的时光,打心眼里热爱乡村的一切,将青春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以“热爱”务实肯干,披荆斩棘走“盘山公路”。“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这样一句话贯穿了朱治国的一生。走完了全省4149个村庄的一大半、推进基层班子学历提升建设、亲历基层干部工作实情、给基层干部想办法,吃定心丸……朱治国将“实干”刻进了骨子里,对待工作从不糊弄,面临困难从不退缩,真心实意为干部谋福利,为更好地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班子基础。所以,青年干部无论在怎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积极到一线去,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到小道乡间,去看、去听、去发现,在实践中磨练。承接工作任务时,“差不多”的糊弄不可取,“我不行”的畏难要不得。面对繁琐的任务,以“差不多”的心态完成,结果往往“差得远”。学会把握核心,分解任务,一步步扎实走,好好干,才能做到工作有成效,个人有进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遇到困难任务时,抱怨、退缩只会让我们永远蜷缩在舒适圈里,无法有进步和突破。焦裕禄艰苦奋斗改变兰考地貌,石光银治沙不止终成沙漠绿洲。要把每一次的“烫手山芋”看作是“升级”的钥匙,多问多学,着手走心,经年累月下来就能实现蜕变。
以“自爱”常学多省,干净坦荡走“康庄大道”。22年工龄,25对党龄,朱治国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为人干净、做事坦荡是他最好的写照。与妻子屈敏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与朋友聚会,绝不带“一个外人”,没让亲友们“沾”自己一点“光”。当前,年轻干部贪腐案件比重呈增长态势,不少年轻人前脚踏上仕途,后脚就入了歧途。我们要以朱治国为榜样,在思想上固本培元,坚持青年干部应有的澄澈与纯净,练就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构建干净的人际圈子。__曾饶有兴致地回忆当知青时跑30里借书的往事,时至今日依然对学习读书抓得很紧。在拥有更加丰富资源和便捷渠道的今天,我们更要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工作之余“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以简单的方式涵养心灵,构建强大的精神家园。忙于应酬,溜须拍马,困于花花世界的人终究会迷失自我,沦为欲望的奴隶。时刻忠于内心,保持真我,以志趣相投结交三五好友,在彼此信任和互相监督中共同成长,把心思花在服务人民、个人提升上,才是基层青年干部成长应有之义,才能真正成为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的干部。
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6)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
朱治国从事组工工作二十多年来,始终坚守初心为民造福,兢兢业业履职尽责,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为榜样,领会初心、担当、廉洁的“生命答卷”意义,全力以赴争做新时代的民族先锋。
领会“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的卷中义,用坚守初心的磅礴伟力,奔赴为民的山海。
对于部分年轻人而言,优越的工作环境是职业选择的必备条件,但是对于刚出象牙塔的朱治国来说,却“逆向选择”了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在了解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情况后,他永葆这份初心,奔波于蜿蜒曲折的艰苦地区、生活于缺氧的寒冬里,为推动当地集体经济建设解决难题,为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朱治国默默坚守、兢兢业业,一待就是一生、一干就是一辈子,完美诠释了“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要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一心信民爱民、忧民为民,在解难题、办实事、求实效中,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十足、幸福感爆棚。
领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卷中义,用主动作为之力,奔赴担当的山海。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在3天时间里,行程1500公里,调研50个村;曾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睡坏了数张行军床;圆满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让4149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那盏彻夜长明的白炽灯和厚重如山的四五十本笔记……既是他爱岗敬业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勤勉一生的有力彰显。“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担当作为是事业成功的起点,履职尽责是干部最有效的磨砺。广大党员干部要做“朱治国式”勇于担当的行动派,主动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钻矛盾窝、挑重担子中磨砺出宽肩膀,在接烫山芋、啃硬骨头中炼出真本领,做到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在岗一分钟尽责60秒,永葆火热的激情、昂扬的精神,为奔赴下一场山海蓄势待发、储备能量。
领会“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卷中义,用慎独修身之力,奔赴廉洁山海。
一尘不染的芙蓉最受人推崇,两袖清风的干部最令人信服。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他的妻子在地方任一般干部,但他从来没有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其他亲友也不能因此打招呼、“连天线”,朱治国同志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的人民赋予的,这是“责任田”、而不是“自留地”,正是这种“自缘身在最高层”的“高站位”,才能让他由内而外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也造就了他事业的丰碑。当前,社会物产丰富,是充满诱惑的多元社会,广大党员干部时常面对“糖衣炮弹”,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陷阱、落入圈套。面对鲜花迷惑、“请客吃饭”,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守住底线、不闯“红灯”、不碰“雷区”,不为名所困、不被利所羁绊,坚决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慎独慎微,始终以一身正气接过伟大事业接力棒,全力以赴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中唱响“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歌。
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7)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一进组工门,一生组工人,22年工龄,25年党龄,他以“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的至死不渝,交上了宝贵的“生命答卷”,让我们共同品味这答卷里的“酸甜苦辣”。
多少次“错过”多少次“缺席”,“生命答卷”中有愧对家人的“酸”。怀孕的妻子挺着大肚子去面试时,没有陪伴;哺乳期的妻子为了与他团聚考入西宁市人社局办理手续时,没有陪伴……母亲、妻子、姐姐都习惯了朱治国太忙不接电话、不回信息,除非是急事大事,一般不打扰他工作。这是一名组工干部对事业的“忠诚”,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和担当,而作为“组工干部家属”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然而,即使再忙再累,面对重病的妻子,只要凌晨四点前能忙完,朱治国也要往家赶,看一眼才能安心。这“安心”里有对家人“缺席”的“愧疚”,也有对事业无悔的追求。
多少次“攻坚”多少次“惊喜”,“生命答卷”中有追逐梦想的“甜”。“不同专班成员轮换,只有‘铁打’的老朱一直在,他在,上下都放心。”时刻令人“放心”的难能可贵源于脚踏实地、上下求索、追求卓越的攻坚与积累。扎根基层时,他不厌其烦地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遇到问题时,他多走多听、深入调研,本着“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劲头,破除“拦路虎”开辟“新路径”;培养干部时,他把知人识人的点滴随时记录,他推荐干部,除了现实评价,还会以“如果”开头将优缺点放在岗位需求中做客观长期的考量。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不懈的执着,解决难题的智慧,令人放心的踏实和追逐梦想的坚守。
多少次“挑灯”多少次“夜战”,“生命答卷”中有日夜兼程的“苦”。从刚入职时的“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直到生命的尽头,扶墙跌倒,正在通话中的手机滑出手心,腋下的公文包也掉下来,文件材料散落一地,朱治国在日夜兼程的忙碌中,匆忙地走完了他的一生。这一生的长度虽然短暂,但厚度与深度却实实在在,他用22年的工作时长,创造了几倍于22年的价值和财富,其工作量和工作时长早已在挑灯夜战中超越了常人的几倍之多。习惯于亲力亲为的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半夜甚至通宵,思辨性的报告、系统性的规划、综合性强的文稿,他是“兜底保障”的最后“关卡”。
多少次“照镜”多少次“盘点”,“生命答卷”中有严格要求的“辣”。廉洁如他,从未因异地调动开过一次口,从未因重病治疗借过一分钱;铁面如他,从未在公家事上多说一个字,从未对朋友家人个人发展给一丁点“帮助”;严格如他,从未因工作复杂而轻言放弃,从未因工作紧急而草率了事。朱志国在无数次一丝不苟,不容有差中练就了头脑清晰的超强本领;在无数次倾听民声,解决民困中确保了立场坚定的政治素养;在无数次自我约束,警惕敬畏中守住了清正廉洁的红线底线,直到材料洒落,干干净净,一地雪白。
忠诚、干净、担当,朱志国用宝贵的生命,“叫醒”我们的“味觉”,点亮我们的“心灯”,作为年轻一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实干担当,紧握前行路上的接力棒。
2023学习朱志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上一篇:2023朱志国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