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篇大全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篇大全

申纪兰(1929年12月29日—2020年6月28日),女,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山西省平顺,1946年10月参加工作,1953年8月入党,现任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那你知道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篇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篇大全

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1

不久前,记者在平顺县西沟村采访时,见到了老劳动模范申纪兰。从1952年当选为全国劳模到现在,她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努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从而在半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成为自觉履行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

摒弃“官本位”意识的先行者

初春时节,经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的介绍,记者来到申纪兰家。一进家门,见到的都是老家具,长长的条案是土改时期的,五六个旧箱子叠放在屋子两侧,还有一张旧木床,墙上挂着她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中央领导的合影,记录了她辉煌的经历,这恐怕是她家最值钱的物品。

出门回头看,她家门上横联写着“艰苦奋斗”四个大字。门外是高高的太行山,昔日荒凉的石头坡,如今长满了绿叶松。附近山坡的纪念馆和纪念碑,已被长治市辟作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作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说,四、五十年前,她去北京参加一届全国人大,从西沟村到长治市走了大半天,现在村村通公路,一个小时就到了。去年她的议案是关于兴建长(治)邯(郸)高速公路的,今年的议案是关于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的。

这位50年前就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1973年到1983年担任过山西省妇联主任,是正厅级干部。但是当她接到山西省委组织部的正式任命时,认为自己在农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她一不迁户口,二不领工资,始终不离开西沟村。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始终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能当上一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全国只有申纪兰一个。

为了让更多的干部受教育,长治市决定把西沟村作为廉政建设基地,并规定凡是选拔到领导岗位的干部,必须到西沟村来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于是,领导干部来了,普通干部来了,共产党员来了,共青团员也来了。从2000年到2002年,到西沟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市直干部达5000多人次。

以代表劳动妇女的切身利益而闻名

如今在许多岗位上,妇女和男人同工同酬乃至酬劳超过男人的事儿很多。可是,在四、五十年前的山西省农村,广大妇女在家庭里和社会上的地位与男人还是相差很远的。

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那时候妇女穿衣服,要向公婆、丈夫要,新媳妇过了门儿,3年以后每年才给八尺布;至于吃的方面,向来是男人吃好点,女人吃坏点。1951年,她参加合作社劳动时,婆婆常对她说:“纪兰呀,咱们全指望你爹过呢,好的让他吃,咱们吃赖点吧。”

妇女不仅在家庭里地位底,在集体劳动时也得不到同等的机会和待遇。比如,妇女们在秋收农忙时折玉茭或在地里做些杂活,无论做了多少活、付出了多少劳动,在计算工作量时,习惯上两个女工顶一个男工,当时叫“老五分”,而且分数记在男姓家长的名下。

全村有男劳力22个,女劳力24个。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村上要求妇女也参加劳动。在这种情况下,申纪兰向合作社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建议,但立刻遭到了男社员的反对,他们说女人不会耙地和匀粪等,只能牵一牵牲口、锄一锄田地。为此,申纪兰带领妇女们反复实践,努力掌握农业技术,经过一次次的劳动竞赛,终于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分配制度。

这一事迹于1953年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从此,申纪兰以代表劳动妇女的切身利益而闻名全国。1954年,她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与审议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会上,她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握手、合影。

从“合作化”到“市场化”的带头人

早在1948年,申纪兰嫁到西沟村没两年、才19岁时,就积极参与带有“生产自救”性质的互助劳动。后来村上成立了生产合作社,李顺达担任社长,她被选为副社长。

1955年,新华社报道西沟村的一篇文章――《勤俭办社,建设山区》,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他亲自撰文,高度评价和赞扬了这个村的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做法。此后,李顺达、申纪兰领导的合作社向全国发出了“开展劳动竞赛,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倡议。那一时期,西沟村的生产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李顺达、申纪兰为代表的西沟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宁脱千层皮,不松一口气”的劳动干劲,在300多个干石山坡上植树造林,在200多条荒沟中筑坝造地,为建设贫困山区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辛勤的汗水,取得了显著成绩。

即使在极“左”思想泛滥的期间,申纪兰也从未参与任何对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造反夺权活动,更没有成为任何一个“造反派”的头头;而是“劳动中处处走在前头,月月出满勤”、“掌犁、锄苗样样会干,推独轮车是好把式,脏活重活抢着干”。

改革开放以后,西沟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全村的带头人,申纪兰顺应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组织群众搞活经济和提高收入水平上来,鼓励有条件的人家搞企业、做买卖、向专业户发展;同时,她还筹资兴办了铁合金厂和核桃露饮料厂,并且将“西沟人家”饭店开到了太原市。

西沟人开始富裕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建起了楼房,配备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然而,申纪兰自己还住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三间旧瓦房里。为了帮助西沟群众脱贫致富,她四处奔走,长期操劳,却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从不考虑自己生活的改善,从不考虑自己怎样致富。

“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多次表扬申纪兰,高度评价她的精神和人格。江泽民总书记几次在北京接见她;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胡锦涛副主席等先后到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视察工作,与她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

长治市古称上党,乃是神农文化诞生之地,炎帝在这里“尝百草、兴稼穑,教农耕”,开创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之先河。明清以来,上党的药商、绸商、铁商走遍天下。史书上说这里“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设在武乡县,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曾在这里工作。8年抗战中,沁源县没有出过一个汉奸,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这里都产生过许多英雄和模范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上党精神”,这就是战争年代以黄小旦、王来法等革命者为代表的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平年代以李顺达、申纪兰等人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改革年代以周满祥、韩长安等人为代表的改革进取的探索精神,以及明清以来上党商人的走遍天下的开放精神。

但是,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至今没有富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所进步,但在全国地级市的排位却从上游掉到了下游。有的山区农民生活依然很苦,小伙子娶不起媳妇。尽管如此,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对于改变落后面貌的要求并不迫切。

申纪兰对记者说:“转变干部作风,恢复老八路的传统,就是发动群众,帮助群众,代表群众的利益,与群众心连心。”她还说,“干部不怕多吃苦,群众才能少受罪。”

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2

入冬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愈发冷了。从村东头一路走到西头,快90岁的申纪兰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她不愿意让人扶。她心中牵挂着西沟村159户396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路上,俺们决不掉队。”

“老婶子,俺们家的日子有了起色,都是托你的福!”村民李起花紧紧攥着申纪兰的手。

今年62岁的李起花患有心脏病,老伴前段时间又摔断了腿。申纪兰听说后,和村委委员去看望,帮她在村里找了份保洁员的活儿,还推荐她儿子当村里的公益林管护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沟村和平顺县别的村子一样,山上光秃秃,自然禀赋极差,十户九穷。“石头沟石头山,谁干也发愁”,可申纪兰和老支书李顺达一道,带着村里人硬生生把石头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不服输的性子成就了她。上世纪50年代,申纪兰担任西沟金星农林牧合作社副社长,提出进行劳动比赛,男女同工同酬,她干得比男劳力还好。

改革开放后,西沟率先搞发展。村里刚开始办企业时,申纪兰带村民去外地考察,舍不得花集体的钱吃碗面,几个人硬是在外挨了一天饿,直到晚上回来才吃上饭。

因为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当,就是64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多与“三农”有关,“俺就是个农民,要多为农民办事。”

现在的西沟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香菇大棚、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形成了以核桃露、小杂粮为主的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

如今,申纪兰依旧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她想着合作社怎么联合起来,让长治的土特产走出大山;参加全国百佳名村走进振兴村活动,她和来自全国的名村代表聊天,汲取先进农村的经验,看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

西沟的石头山,在几场寒流过后有些萧瑟。山上的那些树,是当年申纪兰带着村民“与天斗”时种下的,在寒风中孑然傲立,就像挺直了脊梁骨的西沟人。

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3

1954年深秋,25岁的申纪兰坐着驴车从山西平顺县出发,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自此以后,每年在京召开的人代会都少不了这样一位朴实农民的身影,她是全国唯一一位连任十二届的人大代表。从骑着毛驴参会,到如今乘坐高铁来北京,申纪兰感慨:“我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国家一次比一次好,变化一次比一次大。”

60多年来,她在全国人代会上的议案和建议始终离不开“三农”问题,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到解决农村干旱地区饮水困难、减轻农民负担,再到山区公路交通、发展农村教育等。在今年山西团的小组会上,她用浓重的山西口音再次建议要为农村山区修好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的利益努力呼吁着。

申纪兰时刻关注着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布局的开展,脱贫攻坚号角吹响,申纪兰对脱贫工作也非常关注。“中央提出五年的脱贫计划,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是要打一次大仗。”申纪兰认为,国家提出扶贫战略,老百姓也要自力更生,这样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才能更有效脱贫。

为了更好地履职,多年来申纪兰一直坚持学习,每天都要看新闻,自己弄不明白的东西,会让人讲给她听。

作为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感受到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人大代表这么多年来,就相信共产党是为老百姓的,没有共产党,就建设不好新中国。现在大家生活好了,要感谢共产党,要爱党爱国爱人民。”申纪兰说。

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4

九月的上党大地秋意渐浓,香菇大棚里却还是让人感到有些闷热,90岁高龄的申纪兰正在采摘蘑菇。深蓝色衣服、齐耳短发、黑白布鞋,依然保持着热爱劳动的本色,一如她对国家深沉的爱始终不变。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是太行山南麓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小村庄,申纪兰在这里用自己的一生,陪伴着共和国的每一次进步。

曾经的西沟村,山高土薄,高寒多旱。申纪兰回忆说:“西沟农民辈辈苦,打一担粮交八斗租,十冬腊月换不上衣,糠菜一年糊不住,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当时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这个说法,申纪兰都很生气:“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那时社里劳动力短缺,社长李顺达就鼓励申纪兰发动妇女下地劳动。“走出‘三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要男人看得起妇女真难呀!”申纪兰感慨地说。

所谓“三台”即碾台、锅台、炕台。除了思想上的桎梏外,还有一大困难摆在申纪兰面前:那时候10分算一个劳动力,两个妇女只能算一个男劳力,所以妇女只能记5分。这种按性别划分的不公道计分方式,直接打消了妇女们干活的积极性。

为了争取妇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决定组织妇女和男人比赛撒肥,看谁先撒完,并且撒得又快又好。在申纪兰的带领下,姐妹们先把地划成行,然后一行一行地撒肥,撒进去的肥料又匀又实,不到晌午就率先干完了。那天,她们终于第一次挣到了10个工分,和男人们一样多。

就这样,申纪兰动员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实践,为新中国的农村集体劳动管理探索出一个最初的分配模式,为我国制定按劳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实验性的贡献。

1954年,申纪兰也因此当上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而男女同工同酬也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从此,申纪兰开始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风雨同行的65年。

申纪兰回忆说:“第一次开的人代会,在中南海的礼堂里。投票是把纸发到手里头,那时我真正的感觉是人民当家作主了!”

65年的代表生涯,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各领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不断得到采纳、得以实现。申纪兰,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位出席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申纪兰开始了人生又一次重大转折。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沟村也提出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三个产业。近年来,西沟村不断走科技创新道路,建起了60多个光伏香菇大棚,实现了棚上发电,棚下种菇。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依次建立。

与申纪兰一同工作30年的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骄傲地说:“我们还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线路,西沟村已经从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了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

如今忙碌了一辈子的申纪兰,依然为村里忙活着:到施工现场询问进展,入村民家中了解需求,学习中央有关精神,为社会各界讲党课……申纪兰总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还能做一些事情,党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

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

向榜样学习,向典型看齐。1月13日上午,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500多名代表,在山西大剧院聆听了“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宣讲报告会。在观看《人民的好代表共和国功勋——申纪兰》宣传片之后,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用65年守护一个初心”的代表本色和功勋风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悦娥主持报告会。

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故事、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现场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很多代表流下了动情的泪水。大家纷纷表示,申纪兰根植平凡、创造不凡,她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5位报告团成员,用声情并茂的讲述,生动展示了申纪兰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争取妇女解放,推动同工同酬;当好人大代表,积极为民代言;紧跟时代步伐建设西沟;出席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纪兰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岁月变迁,时代更迭。伴随着报告团的讲述,幻灯片上的申纪兰从一个勤劳朴实的年轻姑娘,渐渐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者,然而,时间却没有改变她对共产党的真诚信仰。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报告团成员、西沟展览馆讲解员张宁宁,深情回顾了上世纪50年代申纪兰鼓励妇女下地干活、与男人们劳动竞赛、争取同工同酬的历史瞬间。她说:“这些都是60多年前纪兰奶奶她们那一代人的故事。或许时间拉开了距离,我们才能看清楚那时候故事的真谛。”

报告团成员、平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建平是听着申纪兰模范故事长大的。她围绕申纪兰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讲述了申纪兰不图名利、甘于奉献的人生历程。申纪兰对她说的一番话,至今深深印在她的心里:“当人大代表不是为了当官,是要代表老百姓说句公道话、明白话、心里话。有了党的好政策,上下一股劲儿,撸起袖子加油干,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30年来,我亲身体验了申纪兰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建设美丽西沟的艰辛和快乐,深切感受到了申纪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报告团成员、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介绍,“在西沟发展的接力赛中,申纪兰为西沟的创业付出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她的那一棒已经跑在了时代前列。现在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一定要在纪兰精神的鼓舞下,拼尽全力跑好这一棒。”

报告团成员、平顺县纪兰文化研究室主任张娟,在申纪兰身边工作已经7年。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也是张娟陪同在申纪兰身边。她回忆,上台领奖时,申纪兰坚决不让她搀扶:“我看着她一步一步走着,很坚定。突然明白了她不让我搀扶的原因,今天要走上国家最高荣誉的颁授台,是让党和国家对自己初心和使命的检阅,不要人扶,要自己走。”

报告团成员、太行干部学院老师崔韶光是研究太行精神的专家,每次讲到太行精神时,都必然会讲纪兰精神,因为纪兰精神是太行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洪水将堤坝冲出豁口,申纪兰第一个跳进去”“村里打井,申纪兰捐出自己所有的奖金”……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不断印证着:“忠诚、朴实、执着是纪兰精神的鲜明品格,艰苦奋斗、联系群众、奋发有为、坚守平凡,是纪兰精神的价值体现。”

掌声与泪水相伴,感动与激励同在。近两个小时的报告,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

省人大代表李朋霞表示,报告团成员用自己的所见所感,讲述了申纪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了她为党为民的赤子情怀,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会深入学习纪兰精神,立足岗位,努力工作,认真履职,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代表。”

“申纪兰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省人大代表王军说,要学习她几十年初心不变,对党忠诚、履职为民、无私奉献。今后将按照“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积极投身新征程,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