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乡镇街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街道范文】一
各位领导、姐妹们:
大家好!
农村妇女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业经济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县广大农村妇女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涌现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果显著、带动妇女科技致富、勇闯市场的农村妇女人才,为我县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的形势又给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村妇女致富增收带来了新的问题。
第一,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包括: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供不应求向供求平衡、供过于求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简单量的需求向追求营养、保健、绿色无公害转变。同时,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业的发展由于更多地受到市场影响,这一阶段又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问题。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农业结构还不合理,粮食等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效特色产业规模小,农产品质量低劣,龙头企业少,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适应这些新变化,解决这些新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畜牧、林果、蔬菜等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才能短期内较快的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的势头已经开始显现。入世使我们传统的粮棉等优势农产品变为劣势产品,而我们大多数农户仍在经营这些产品;蔬菜、果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虽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由于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不高,规模较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出口受阻,难以挤进国际市场,短期内潜在的优势也难以变成现实的优势。而生态农业在解决当前及今后长远的我国面临的食品数量安全问题、质量安全问题及食品可持续生态能力安全问题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冲击有正确的认识,推进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更加注重品种质量的提高,尽快与国际接轨,才能增强抗冲击能力。
第三,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形成的一家一户自主经营的格局,抗御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由于组织化程度较低,再加上部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还不高,使不少农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对市场变化盲然不知,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更是束手无策,不敢尝试、不会调整的问题相当普遍。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敢闯敢试的双学双比“女能手”、科技致富“女状元”中培育出一批典型、一批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而带动更多的姐妹们。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善政发〔〕号),明确提出的“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经营”,今天我们县妇联联合县农经局举办全县高效生态农业推介会,请来县农经局、经作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的资深专家们为大家做项目推介和咨询,一方面是为了积极响应县府号召,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在农村妇女中的传播和应用,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县“双学双比”活动,为农村妇女调整产业结构搭建信息和技术的平台。
参加今天推介会的既有受各级表彰的“双学双比”女能手,也有妇女龙头企业的创业者,还有带领妇女致富的科技带头人,这次的推介会,给大家安排了丰富的内容,既有专家推介,又有现场咨询,对我们这些来自第一线的女能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姐妹们摆脱家务拖累,放下手中一切事务前来学习,非常难得,希望姐妹们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认真听、认真看、认真记,真正把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宝贵的经验学到手,并把学到的知识积极运用到实际中去,建基地、办企业,在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中争当排头兵,为推进全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再立新功,做名符其实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同时,还要把这次推介会与“双学双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双学双比”进一步深化,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促进“双学双比”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乡镇街道范文】二
同志们:
按照市委常委理论学习计划安排,今天我们这次市委常委理论学习会,主要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深对五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刚才,我们集中观看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马晓河所作的《统筹城乡发展与“三农”问题》和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所作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个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专题讲座。通过集中观看录像片以及平时的学习思考,大家加深了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下面,结合学习,我就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点看法。
一、进一步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能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二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这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效引导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平衡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市实际。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枣庄实际,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加快农业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关键性制约因素,主要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乏力,依法治农力度亟待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城镇化步伐受到制约;城乡统筹力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不足,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并以此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历史性战略工程,涵盖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等方方面面,内容非常丰富。各级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一是要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考虑。树立以民生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增进最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从城乡分割、差别发展转向城乡互通、协调发展,把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要把农村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是要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中统一安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四是要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着力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落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重要、更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才有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我市情况看,要继续坚持以“三百”工程为切入点,大力做好“三化一转移”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百个强村竞赛、百个文明生态村创建和百个薄弱村帮扶转化工程。通过在全市评选出经济发展实力最强的100个村进行表彰,促使一批经济强村发展壮大,脱颖而出;深入进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市范围内选择部分经济薄弱村,通过市、区(市)直部门结对进行帮扶转化,促其尽快摆脱落后局面。
二是搞好“三化一转移”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培育优质专用粮、瓜菜、果品、花卉等优势产业,科学规划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域布局,加快实施优势产业规模开发。大力搞好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制定生态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积极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建设无害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化建设,运用市场运作模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企业群,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生产基地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新型运作和联结机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常规化转移。
三是以落实农村基本政策为重点,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积极促进农民减负增收。
四、深化农村改革,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注入活力
改革是动力,改革出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消除制约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一是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二是要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减轻财政供给负担,为建设新农村奠好基、铺好路。要切实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步伐。以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试点为契机,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能,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保护农民利益。要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建设农产品集贸市场,重点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要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户的多种服务功能,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
五、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要把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切实落实好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要结合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作,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金农工程”,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二是要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的投入,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及其他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燃料和能源。三是要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农村新风貌建设,引导农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等,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农村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精神文明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六、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要以此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要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选好突破口。当前,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即将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先进性教育,使村村都能改变面貌,从而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盯住目标不放,又要做好长期、艰巨任务的思想准备。要搞好宣传,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
同志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乡镇街道范文】三
同志们:
这次全市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开得很好。会上,大家实地参观了市中区施工现场,张士栋同志通报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各区(市)汇报了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的进展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总的看,各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村村通油路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压力仍然很大。希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确保实现“十五”末全市农村村村通油路的奋斗目标。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抓好村村通油路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市各级千方百计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到××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3611.4公里,其中县道597.8公里,占16.6;乡道394.8公里,占10.9;村道2618.8公里,占72.5。油路铺装率为40。全市46个乡镇全部通等级油路,43的行政村通了等级油路,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水泥)路。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对此,各级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省委、省政府对农村道路建设十分重视,提出了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改建农村公路9万公里,实现“村村通”的目标。我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也明确提出,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道路不通,百业难兴”,“要想富、先修路”。抓道路建设,就是抓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我市农村道路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影响农村奔小康的一个“瓶颈”。在农村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帮人民群众之所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村村通油路。“路、水、电、医、学”,事事关系群众根本利益,但路在首位。实施村村通油路,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又是一项执政为民的德政工程。搞好这项工程,就发展了农村先进生产力,就代表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完善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基本解决我市农村交通问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公路通,百业兴”,修一条路就能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搞好这项工程,完善公路网络,不仅能加快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形成,而且可以激活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还能更好地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搞好招商引资。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步伐,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有效扩大投资,拉动全市水泥、建材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刺激全市经济发展。
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是抢抓机遇、尽快改善我市交通状况的现实需要。从我市公路建设的现状看,不通油路的村仍占一定比例,现有公路硬化率低,原有柏油路设计标准低,多数道路已严重破损,广大干部群众对实施村村通油路建设工程十分关注,要求十分迫切。国家、省相继出台了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在“十五”计划后三年全面启动县际及农村公路建设,要求东部省份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油路。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当前,我市加快村村通油路工程,具有良好的有利条件。各级党政对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思想认识一致,群众对拆迁、占地的认识和态度也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中央和省制定了比较优惠的政策,为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我市财政状况逐步好转,农村“两工”使用按程序报批后还有一定空间;我市交通、公路部门的干部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交通部门也具有一定的负债建设能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具备了一定条件;特别是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的召开,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进一步形成,政通人和,人心思进,人心思上,想发展、干事业的氛围非常浓厚,为搞好村村通油路工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努力战胜各种困难,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利用国债资金补助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交通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任务目标是:利用三年时间,改造道路3257公里,今年我市计划改造建设农村公路1200公里,到××年底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村村通等级油路的目标。在具体工作上,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搞好村村通油路工程,规划是基础。总的要求是: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就地取材,尽可能降低造价。要按照省、市确定的建设标准,不能随意缩减规模。县际公路和通乡公路,一般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标准,通村公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各级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原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对基本符合规划的项目,要严格执行;需要调整的,要及时组织力量修订完善。要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路面宽度视车流量大小区别对待,但基础结构决不能降低标准,路基应尽可能搞得宽一点,以给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交通量大的路段可以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保证公路合理使用年限。
(二)要建立严格的施工责任制,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各级各单位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杜绝前修后坏、劳民伤财的事情发生。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所有项目必须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择优确定施工单位,增加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努力建设“阳光工程”。严禁弄虚作假和地方保护,严厉查处施工转包和违规分包,规范建设市场行为。通村路工程所需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有关公路工程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凡是用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材料和设备,均应按规定由质监单位进行检查。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合格证体系,认真履行合同,强化质量控制,严格质量奖惩,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要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各级在质量上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决不能有半点马虎,决不能出现偷工减料现象。一旦出了质量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不管是谁,一律依法严惩不怠。同时,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加强建成公路的养护管理,提高公路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综合效益。
(三)要用足用好筹资政策,千方百计加大投入。资金投入是公路建设的关键,要用足用好省、市出台的筹资政策。市财政将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一定补助资金,加大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支持。各级配套的资金,区(市)、乡镇财政分别负担多少,要结合实际,层层分解落实,确保及时到位。要采取区(市)、乡镇两级财政补贴一块、村级集体积累拿一块、社会各界筹集一块、帮包单位赞助一块、群众出工顶替一块、建设单位赊欠一块、施工单位垫付一块的办法,切实解决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征收力度,加大对超限运输车辆的查处力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是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当前,偷、逃、漏缴的问题比较突出。交通、公安和农机部门要联合执法,加大对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的征收力度,确保足额征收,应征不漏。各区(市)可以在省、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多想一些办法,拓宽路子,可以采取适当减免一些税费,因地制宜无偿使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当地筑路原材料,在用地和拆迁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等措施,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争跑力度,保证省专补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我市路网改造和建设。要统筹安排资金管理和使用,对工程配套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合理把握资金投放,努力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和资金挪用。
乡镇党委书记在全年工作会上的讲话5篇
上一篇:2019年街道工作务虚大会发言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