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是云南省大理州的下辖县,地处云南高原西部、大理州东南部,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弥渡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弥渡导游词1
弥渡古名勃弄川。《蛮书·六赕第五》有“白崖城在勃弄川……大历七年(772)阁罗凤新筑也……川东西二十余里,南北百余里”的记载。
西汉属益州郡云南县地。东汉属益州永昌郡云南县地。三国蜀汉属益州云南郡云南县地。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云南郡云南县地。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剑南道姚州。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今弥渡属南诏国勃弄赕,治地白岩。后历经“大长和国”、“天兴国”、“大义宁国”,今弥渡建置因袭南诏称勃弄赕。后晋天福二年(937),今弥渡属大理国天水郡(郡治今大理凤仪镇)。
元宪宗三年(1253),弥渡隶属大理下万户府赵赕千户所。至元十一年(1273)改置建宁县,治地白岩,属大理路赵州。至元二十五年(1288)革建宁县省入赵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弥渡地方置定西岭巡检司,迷渡市(即弥渡街)设巡检司,属大理府赵州所辖。清沿明置,弥渡地方设白崖巡检司、弥渡市巡检司,今弥渡分隶于大理府赵州、 云南县、蒙化厅。雍正九年(1731),裁白崖巡检,移大理府南关分府通判驻弥渡,为弥渡市督捕通判,署址弥城西街。
民国元年(1912)5月,设立弥渡县,以赵州九里全境,蒙化三约六约,祥云云白川地计11127户,66755人建置弥渡县,改通判署为县公署,属蒙化厅辖。民国2年(1913),弥渡县属滇西道。民国3年(1914)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弥渡县直属省。民国37年(1948),属云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大理县)。民国38年(1949),属云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49年4月18日,弥渡解放。同年成立弥渡县临时政务委员会,行使县政权力。1950年1月1日弥渡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滇西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950年3月1日,属大理专区。1956年,属大理州。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 宾川、弥渡2县,将原宾川、弥渡2县的行政区域并归祥云县(1958年撤并),祥云县属大理州管辖。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恢复弥渡县,以合并于祥云县的原弥渡县行政区域为弥渡县的行政区域,弥渡县属大理州管辖。1968年3月,弥渡县人民委员会改为“弥渡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3月,恢复弥渡县人民政府。
弥渡导游词2
云南,又叫做彩云之南,它好比中华大地上一块彩色的绸缎,显得那么耀眼,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又凸显出一块绚丽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弥渡。
弥渡,素有“花灯之乡”的美称。弥渡花灯,是弥渡人精神梦幻的所在地。我还清楚地记得家乡流传这样一句话:“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还有一个不会唱,也会哼几声。”这是对弥渡花灯的广泛性最真实的写照。在弥渡,花灯随处可见,当你听到那优美的花灯音乐,看到那充满乡土气息的舞蹈时,就会沉浸其中。
比起弥渡花灯,弥渡的民歌文化也毫不逊色。弥渡民歌是弥渡民间代代相传,相沿成习的地域性传统艺术。我的奶奶就是一位弥渡彝族民间歌手,她每天做饭时都会抽出点时间来唱民歌,听了她那洪亮、悠扬的歌声,常使我们胃口大开。如果到了有节日的晚上,你可以去听听弥渡民歌,细细品味弥渡民歌的特色。
除了弥渡花灯和弥渡民歌,弥渡的土特产也非常有特色。弥渡有香甜可口的蒜苔;有色彩鲜艳的调味品——红粬米;有味甜香脆、果肉细嫩的香酥梨;有弥渡的传统米花糖……最重要的是有弥渡独创的弥渡卷蹄,它堪称肉食之绝,鲜嫩可口,别具风味,可以说是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每一个到弥渡参观的游客都要买一些土特产回家,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可口啦!
这就是弥渡,一个具有花灯之乡、民歌之乡美誉的地方,一个拥有许多土特产的地方,这儿的人们都非常爱她。听说过她的人,也都非常想看她。
弥渡导游词3
弥渡导游词3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地跨东经100°19'~100°47',北纬24°47'~24°'之间。东至水木山顶与祥云县交界;西至隆庆关(鸟道雄关)丫口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分疆;北至九顶山巅与大理市,祥云县相接;南至牛街乡太平顶与景东彝族自治县毗邻,东西宽26公里,南北长82公里。县城弥城镇距省会昆明市332公里,距州府下关61公里。
弥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干季,雨季之别,年平均气温17.3℃;降雨量824.4毫米。立体气候明显,河谷热,坝子暖,高山寒。
弥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形。地貌分构造剥蚀山地、切割中山峡谷山地、溶蚀中山峡谷山块、山间断陷盆地四大类型。最高点为县域西北部的九顶山山峰,海拔3117.9米,最低点为县域东南部金宝山东麓的礼社江心,海拔1223米,县城海拔1672米。
弥渡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日照、雨水充足,霜期短,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农业耕种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物资源丰富。境内有林地146.24.万亩,有云南山茶、大树杜鹃、云南梧桐等10余种珍稀植物;有天麻、牛黄、细辛等286种中药材;盛产大蒜、芋头、香酥梨、南瓜等果菜共150多个品种。
弥渡县白总旗温泉流量大,水温65℃左右,有益矿物质丰富,用地范围山体高程1789.5米;火龙庙温泉水温高且水中富含十余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成分,有三个温泉热水池,每小时的温泉出水量可达27.5吨,初始水温可达76℃,温泉水属中性软水,PH值为7.45。
弥渡导游词4
弥渡景点众多,其中包括:
密祉景区
密祉乡位于云南省中西部,东北与本县苴力、寅街两镇接壤,西南与巍山、南涧两县毗邻。国土面积140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36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总人口16236人,距县城30公里,海拔1800—3064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5℃—15.3℃,年降雨量85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2.08%,居全州之首。
天生桥
天生桥位于弥渡县城东约4公里,距祥临高速公路1.5公里的万花溪中。天生桥景区地域614亩,整个景区由天生桥、东峙壁、西峙壁和龙潭构成。天生桥桥全长60米、高50米、桥孔最宽处23.5米,最高点11.5米,桥壁平均厚度13米。
铁柱庙
铁柱庙因“南诏铁柱”而得名。“南诏铁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弥渡先民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我国唐、南诏时期唯一留存下来的古铁柱实物。
文物古迹
截止到2013年共发现、调查、落实和清理各类文物项目475项(处、件)。其中,古城遗址5处,现有遗存2处,石棺葬6处,火葬群8处,名人墓5处,古建筑41处,碑刻84块,馆藏文物169件,古字画169件。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诏铁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遗址”、永增玉皇阁、白崖城遗址、金殿窝遗址等。
弥渡导游词5
我的家乡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弥渡。这里生活着勤劳朴实的人们,他们不但生活乐观,还创造了很多美味的食品,其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卷蹄。
卷蹄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其中尤以弥渡县一带所制最为有名,又称作“弥渡卷蹄”。弥渡卷蹄像弥渡山歌一样闻名三迤,成为白族人民的传统美食,素以色鲜味美、食法多样、易于贮存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弥渡卷蹄是弥渡县著名特产,也是大理州众多特产中的肉食精品。弥渡当地居民制作卷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明朝时期就被列入宫廷名菜。它的作法考究,味道独特。
要想作出可口的卷蹄,要先取屠宰猪的新鲜猪脚去骨去肉,或者取猪肚皮肉去掉脂肪和肉,还可取洗净的猪肚子,把新鲜的大块瘦肉切成大小适中的条状,并与红曲米、食盐、草果、八角、茴香等配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匀,加以揉搓,使其充分混合、让配料进入肉中;然后将拌好配料的瘦肉装进准备好的猪脚囊或猪肚子和肚皮内,用麻线捆牢扎紧,放进锅里干腌3至5天,再煮熟后,取出冷却一天左右,即可食用。
用坛罐贮法的贮藏时间比较短,成品味道微酸,吃起来没有一点肉制品的油腻,酸酸的糯糯的,简直是一种享受。如果将煮好的卷蹄用棉纸包严,悬挂起来,随吃随取,随包挂,可贮存8-10月而色味不变。卷蹄食法多样,蒸、煮、单食或配菜烹制,皆味美可口,佐餐下酒最相宜。而且贮存时间越长,味道越美。
弥渡卷蹄选用优质精瘦猪肉为主料,配以10多种全天然香、色、味料和名贵中药制作而成。配料中的重要原料具有较好的健脾、健胃药理作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较好的保健功能。
朋友们,听完我的“美食介绍”以后,是不是想一边听着《小河淌水》,一边品尝着弥渡卷蹄呢?
导游词范文介绍相关文章:
★ 介绍广西旅游的导游词范文5篇
★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范文5篇
★ 精彩导游词范文介绍
★ 秦始皇陵导游词介绍5篇
★ 导游词自我介绍10篇
★ 关于新疆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
★ 美食导游词范文介绍
★ 花都导游词范文介绍
★ 村庄导游词范文介绍
★ 大海导游词范文介绍
弥渡导游词范文介绍
上一篇:名胜古迹导游词优秀范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