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八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5篇

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基础上,对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本章内容是接下来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同时南北方地区相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大家了解较多,将南北方地区放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有利于在掌握本节基础的同时学习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所以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

方地区,在地形、气候和水文等方面的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受不

同自然环境影响,在人文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南北方地区人文差异

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南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抓住重点,明确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2、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性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地理的学习难免枯燥无味,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既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又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

基于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科学的地理知识在短时间内简捷的传授给学生。教师富有启发性地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结构,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训练学生的智力。

2、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组合作讨论法,就可以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自觅知识、自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也会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3、情境教学法:图画再现情境,充分利用地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图片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对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学会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还不是太好,我在教学过程中会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从机械的“问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基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提出以下两种学法。

1、读图分析对比归纳法:对于本节课所涉及的南北方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用计较的方法,更能直观地归纳总结出南北方地区差异性及其产生原因。

2、主动学习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因此在学法上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行政区划以及温度和降水量图的判读,所以在本堂课我通过: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教授新课→巩固小结 →作业布置等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从《晏子使楚》的故事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区别,为什么会影响水果的生长,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特点除了影响到水果的生长,对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原因的热情,也以问题的形式带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是要学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教授新课(30分钟)

本节课是信息整合对比归纳课,所以本节课我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方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再通过巡回指导来进行新课的教授.这样可以达到个别同学能力的锻炼与全班参与相结合,避免了重视个体,实现人人参与,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部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1、回顾中国地理分区,了解南北方地区地理分界线;2、讲述北方和南方地区地理位置、面积、人口;3、展示南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分析讨论其;4、用图表的形式做知识点对比归纳整理;5、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6、观察四地河流流量图,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其特;7、了解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植被类型;8、用图标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方便学生进行清晰

1、回顾中国地理分区,了解南北方地区地理分界线。

2、讲述北方和南方地区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3、展示南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分析讨论其分布差异。

4、用图表的形式做知识点对比归纳整理。

5、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图,分析南北方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特点。

6、观察四地河流流量图,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其特点。

7、了解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植被类型

8、用图标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方便学生进行清晰明了的比较。

9、读中国各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图,提问:南北方地区干湿状况有何差异。

10、根据以上内容,分析讨论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并进行提问。

11、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过渡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对比南北方地区食住行三方面的特点。

12、饮食特点;住房构造特点、原因;南北方传统

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的乐器。

13、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极好体现。

14、用简略而又精确地描述加深记忆。

(三)巩固小结、课堂练习

1、用图表的形式对所讲重点进行清晰地对比整理。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习题,学生共同完成,进而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巩固复习。

(四)作业布置(2分钟)

1、用表格的形式对比归纳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理解掌握南北方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四、说板书设计

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有利于清晰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另外,八年级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好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更有利于教师在上课时指明重难点,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五、说教学反思

1、亮点: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不足:由于时间有限,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是我在今后必须为之努力的地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谢谢

八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

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重点分析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一月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

一月0°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有很大帮助。

3、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分析

1、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首先,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存在难度。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

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因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既受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分布的影响,又受到冬季风的影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3)通过对温度带划分的学习,了解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阅读和分析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等温线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分析、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指导学生根据图例,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名称和主要分布地区,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使用情景导入法,读图、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读图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等温线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的读图方法。)

估值法

联系法(温故知新)

合作探究法(仔细、认真、懂得分享)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在图上、书上标注要点和重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法:

家住天津的芳芳同学打算利用寒暑假去哈尔滨和海口探亲:

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图比较、观察,认识规律

1、全班同学(52人)分成六个小组;

每小组内分工:小组长、代表发言者、记录者、补充发言者。

2、小组长负责领取老师提供的材料,给组员分配任务和组织组员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1、分发资料:

一月气温组: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七月气温组: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2、小组活动规则:

小组内读图、观察、分享、合作,3分钟后,代表发言:

并在实物投影上指图来和大家分享读图观察结果。

(注:这样,在一月气温组发言读图观察结果时,七月气温组也间接在看图,析图,还可以做更多的补充,反之一样。)

@分组活动前:

首先,引导学生读图名,(七月同理)

如《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什麽?

(说明了:这张图反映的是我国冬季的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其次,引导学生读图例,(七月同理)

图中,用什么来反映我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呢?

(根据图例:用颜色和带有数值的等温线)

@准备以下提示问题:

(目的,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1、在“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到0°C等温线,并用彩色笔描出来。并观察1月0°C等温线穿过我国哪些山脉、河流。

(学法指导:图中标有和不标有等温线气温值的图找0°C等温线的方法不同:前者根据等温线数值,后者根据两侧的颜色)

2、观察图例,两条相邻的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我国冬季哈尔滨的平均气温是℃;海口的平均气温是℃,

(估值法指导:根据图例利用哈尔滨、海口与相邻两条等温线的距离比例估值)

哈尔滨和海口的一月温差为℃,(估计数值)

@对七月气温组准备以下提示问题:

1在“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到20°C等温线,并用彩色笔描出来。

(学法指导:等值线图中相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为相邻实线差值的一半。)

并指图说出7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的地区的范围、

说明什么?

(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观察图例,两条相邻的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我国夏季哈尔滨的平均气温是℃;海口的平均气温是℃

(估值法指导:根据图例利用哈尔滨、海口与相邻两条等温线的距离比例估值)

哈尔滨和海口的七月温差为℃,(估计数值)

@全班同学对比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

1、冬夏气温空间变化的共同点是什么?

(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2、哈尔滨和海口冬夏温差有什么区别?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46);夏季气温南北差异不大(16))

@小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冬季:

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夏季:

南北气温差别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现在我们可以帮助芳芳了,请同学们为芳芳设计出计划。

(呼应前面的情景导入,对冬夏气温气温特点知识的学以至用。)

为什么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呢?

老师在此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原因。

@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成因

③我国地形图(地图册P11)

@全班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①比较南北热量差异大小。(冬季大,夏季小)

②谈一谈:对冬季大风天气的感受。

(教师补充:南方降温幅度小,没有明显大风。)

③为什么冬季风对南北降温幅度影响不同?

(冬季风受到高大山脉阻挡,行进速度减慢,冷空气比源地温度升高)(地形图

@过渡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南北气温是存在差异的,农业生产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于是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学习新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学习“温度带的划分和地区分布”

(学生阅读教材p33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同时在屏幕上展示该图,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

1、说出温度带划分指标并画出其定义

(活动积温)

2、说出温度带的名称。(南→北)

(五带一区)南→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思考:

1、高原气候区所在的地形区?

(由于海拔高,积温比周围地区较低,单独作为一个地区)

2、将我国温度带图与1月均温图叠加,你有什么发现?

(1月0°C等温线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相一致)。

3、天津属于哪个温度带?(暖温带)

4、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何影响?

@温度带小节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地势的影响有关,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八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八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

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

(二)、国土辽阔

1、国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

(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分。

我国最西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我国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4°)这里是一个隐没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点距离海面还有17.5米。我国渔民历来在这里捕捞作业,海军与科学考察船经常在这里巡行和调查。

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夏至日白昼长达17小时,东至日白昼短至7小时,是全国白昼最长与最短的地方,有“北极村”之称。

2、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罗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国的疆域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4、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

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

活动:

1、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阅读下图,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三)补充:我国的领海与内海

领海

1、领海是指毗连某一国家海岸的水域,这个国家对这些水域实行专有管辖权。世界所有国家领海宽度都是由各国自行确定的,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国确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2、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

3、我国领海及内水的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4、我国有美丽多样的海洋环境,有富饶多样的海洋资源。(参看教材上的阅读材料)

自然地理学上: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

内海

政治地理学上: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是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

八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篇5

【说教材】

本课选自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二部分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体现出土地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水与土的矛盾。本节课的第二个矛盾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主要体现了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人与土的矛盾。让学生在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土地资源的矛盾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活动穿插在一节课中,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观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在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结合地形、气候等条件分析并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与气候、地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资料,说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掌握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树立环保意识。

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养成保护资源的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教学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说教法】

本节课运用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采取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在导入阶段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采取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课程中要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

【说学法】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起点水平和能力结构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地理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做课堂的主人。做好小组分工,指导学生做好探究土地资源分布等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歌曲欣赏)

教师提问:歌声中唱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歌声唱到我们人们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土地,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一)土地的类型

教师出示:四幅图片,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总结: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十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资源类型也多种多样 。请同学们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探究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师提问:(1)出示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

(2)耕地后备资源资料。

问题(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

问题(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问题(3):气候条件对土地资源有什么影响?

(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我国主要士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第74页课本“活动1”的填表格练习,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同时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教师:出示学生学农时候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完成第74页“活动2”,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出示华北平原的图片

材料介绍:我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但是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0%左右。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水田与旱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比较接近。

教师小结: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且相差悬殊,而土地资源北多南少,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不合理。

探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之间的联系。

材料1.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材料2.我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材料3.我国的干湿地区

材料4.我国的地形分布图

教师指导:以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与季风区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地形分布图相互叠加指导。

探究问题:土地分布与气候、地形之间的关系。

(四)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师演示:看视频新闻,说一说土地资源对农民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老师把班级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代表政府官员、专家、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学生。请同学们分别谈一谈对土地破坏、保护耕地的重要性。

想一想:你要找到哪些图片或者是资料来证明你的观点呢?

教师:土地资源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会就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请你拟出下一个我国土地日的主题。

教师:最后,请同学们欣赏九旬老人朗诵的散文《我爱这土地》,体会现代诗人艾青对土地的满腔热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教师总结: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因此,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五)教学反思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学科,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知识要为生活服务。土地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又是与我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资源,土地资源危机意识不仅仅是地理课上学生应该形成的意识,而是全球人应该形成的意识,在这节课上,我用了大量的数据、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