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新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教学设计需要灵活调整和优化,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设计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新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篇1)

(一)复习结构导入

1第一部分1—2 (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①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设计理念)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四个“讲究”,涉及苏州园林的总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极好的领起了下面几段的分别说明。

(二)精读课文,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3—6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1)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2)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3—6),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3段,思考:

(1)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

明确: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精讲)

(1)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学生默读第四节)分假山和池沼两种景色加以说明。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2)教师追问:为什么游览者攀登假山时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明确: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恰切地解说了原因。艺术,指能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苏州园林假山堆叠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决不是机械的堆叠。

(3)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明确: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布置景物;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并点缀一些石头或花草;池沼里既养鱼又植莲。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2)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1)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四)分析第二层(7—9)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

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提问:第7、8、9三节也在于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什么在第2节不加提示(如四个“讲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第一层的内容在第二节用四个“讲究”作提示以示重要,比较起来,这一层比较次要,这样安排显得主次分明。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3先叫学生思考:第7节主要是讲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

归纳: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举例子

教师追问:举了几例?为什么读的时候感到不呆板?

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齐读

4指名学生朗读第8节。

明确:这一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以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那几个词是用得恰切的。“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

5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归纳: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是运用作比较的方法

(五)第10自然段,最后的结束语留有余地,让人回味不尽。

让学生齐读这一结束语,体会文意。

(六)归纳中心思想: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新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

准确性。

0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叶圣陶的资料,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或自己和家

人的照片。有去过苏州园林的,就依照课前布置所做的准备,向大家作介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整体感知

导人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

的景色所陶醉的。下面请到过苏州园林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一下照片,并加以介绍。(学

生的介绍大致是支离破碎的、局部的。)苏州园林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跟随现代著

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一同走进苏州园林,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世界。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大屏幕展示苏州园林风光片,配上古筝曲,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a.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7 .

b.。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听读思考后,讨论明确:

a.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游园”“如在画图中”是本文的总纲。其总特征具体表现在四个“讲究”上。

b·全文共10个段落。各段段意:◆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点;◆介绍建筑物的布局;◆介绍假山池沼的艺术;◆介绍花草树木的画意;◆介绍花墙廊子的层次;◆介绍细小角落的图画美;◆介绍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介绍屋室的色彩装饰;◆结束语。

教师小结:

如此来读文章,就把长文章读“短”了,再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就简单了。我们来看看

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衅生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第2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为这一段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以下段落都是

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逐一进行说明的。第2段与第3~9段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

顺序。

教师小结:

本文准确地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把事物说明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新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 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设想:

1、 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 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 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 预习要求:

(1) 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 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 检查预习:

1、 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 分析总体结构

1、 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 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 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 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 8节:图案美 9节:色彩美(板书)

5、 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第 二 课 时

四、 精读4、5两节:

1、 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 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 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 “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 “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 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 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 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 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 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 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的的谐美

总 分

教学后记: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把握得还不错,对文章的写作层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园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境界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新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篇4)

目的要求: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

xuānxiè{轩榭)línxún(嶙峋)

jiànshǎng(鉴赏)zhēnzhuó(斟酌)

池沼(zhǎo)丘壑(hè)镂空(lòu)阑干(lán)模样(mú)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

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总说)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说)大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分说)小屋瓦色彩美细处

总: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

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

方法:讨论。

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

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五、作业。

教后记:

新版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

细读课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出示对联)

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

投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两幅对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题

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着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而这篇文章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

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

检测字词

1、注音:

轩榭(xuan xie) 重峦叠嶂(chong luan die zhang) 丘壑(qiu he) 嶙峋(lin xun)

相间(xiang jian) 池沼(chi zhao) 应地制宜(ying di zhi yi)

2、解释词语: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3)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4)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5)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6)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时间大概5—7分钟)

明确:(第2自然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

前四个方面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为归纳(第7、8、9自然段)

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

建筑的色彩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