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7篇)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数学可以应用于现实中的任何问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1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好重点、难点。同时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收效,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下面针对我班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够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中女生居多:_等。部分男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家长也不够重视,如:_等。由于平时学习不够认真和扎实,我非常担心这些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的课本内容只剩下投影和视图这一章,因此在一周内把课本最后一章结束,接下来就是整体初中内容的有计划复习,复习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三、教学计划措施

1、认真研读学习课标,紧抓中考方向,了解中考的有关的政策,避免走弯路,走错路。同时研读《中考说明》,看清范围,研究评分的标准,牢记每一个得分点。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现中考仍以基础的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型或改造,后面的大题是教材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本为主。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就在此基础上延伸的,所以,在做题时注意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3、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把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方法地归纳。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几年来,初中的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以便适应这类题型。

4、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同时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理解倒数的意义.

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四)美育渗透点

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 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

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

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习,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

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倒数.

(出示投影1)

4×( )=1; ×( )=1; 0.5×( )=1;

0×( )=1; -4×( )=1; ×( )=1.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

【教法说明】

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 )=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

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

【教法说明】

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习.

(出示投影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 (2); (3);

(4); (5)-5; (6)1.

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

2.计算:8÷(-4).

计算:8×()=? (-2)

8÷(-4)=8×().

再尝试:-16÷(-2)=? -16×()=?

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

师强调后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

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计算(1)(-36)÷9, (2)()÷().

学生尝试做此题目.

(出示投影3)

1.计算:

(1)(-18)÷6; (2)(-63)÷(-7); (3)(-36)÷6;

(4)1÷(-9); (5)0÷(-8); (6)16÷(-3).

2.计算:

(1)()÷(); (2)(-6.5)÷0.13;

(3)()÷(); (4)÷(-1).

学生活动:

1题让学生抢答,教师用复合胶片显示结果.

2题在练习本上演示,两个同学板演(教师订正).

【教法说明】

此组练习中两个题目都是对的直接应用.1题是整数,利用口答形式训练学生速算能力.2题是小数、分数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自行演算,加强运算的准确性,2题(2)小题必须把小数都化成分数再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2)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

[板书]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教法说明】

通过上组练习的结果,不难看出与有理数乘法有类似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法,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在做有理数除法的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回顾例1 计算:

(1)(-36)÷9; (2)()÷().

提出问题:每个题目你想采用哪种法则计算更简单?

学生活动:(1)题采用两数相除,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的方法较简单.

(2)题仍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较简单.

提出问题:-36:9=?;:()=?它们都属于除法运算吗?

学生活动:口答出答案.

(出示投影4)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例3 计算

(1)()÷(-6);

(2)-3.5÷×();

(3)(-6)÷(-4)×().

学生活动:例2让学生口答,例3全体同学独立计算,三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

例2是检查学生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能力,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能简化计算.例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如在(1)()÷(-6)中.

根据方法①()÷(-6)=×()=.

根据方法②()÷(-6)=(24+)×=4+=.

让学生区分方法的差异,点明方法②非常简便,肯定当除法转化成乘法时,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3)小题也是如此.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及倒数的概念,回答问题:

1.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教法说明】

对这节课全部知识点的回顾不是教师单纯地总结,而是让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自己把整节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且上升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学式子,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八、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的倒数为__________,相反数为____________,绝对值为___________

(2)(-18)÷(-9)=_____________;

(3)÷(-2.5)=_____________;

(4);

(5)若,是;

(6)若、互为倒数,则;

(7)或、互为相反数且,则,;

(8)当时,有意义;

(9)当时,;

(10)若,,则,和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1)-4.5÷()×;

(2)(-12)÷〔(-3)+(-15)〕÷(+5).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1.仿照例1、例2自编2道题,同桌交换解答.

2.计算:(1)()×()÷();

(2)-6÷(-0.25)×.

3.当,,时求的值.

(二)选做题:1.填空:用“>”“<”“=”号填空

(1)如果,则,;

(2)如果,则,;

(3)如果,则,;

(4)如果,则,;

2.判断:正确的打“√”错的打“×”

(1)( );

(2)( ).

3.(1)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__.

(2)互为相反数的数(0除外)商是___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

必做题为本节的重点内容,首先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同学仿照例题编题,学生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选作题是对这节课重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十、板书设计

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4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情境创设)

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其优美的结构值得我们鉴赏,其奇妙的性质等着我们去探究。请听来自世界图形的对话吧。

设计:(1)卡通A(代表平面图形):“我是平面图形,是大家的老朋友,我家的家庭成员一定比你家多。”

(2)卡通B(代表立体图形):“我是立体图形,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知道的并不一定比你少。”

教师(问):卡通A、B身体各部分是什么图形?

通过卡通A、B 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派代表指着屏幕上图形说明自己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激起他们的兴趣。培养集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教师(导语):看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图形,不知你们能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请看来自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音乐响起,屏幕播放录象。

二、议一议(课堂讨论)

问题1:你发现录象中的这些物体与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你能找出与这些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

组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观念,其他小组积极点评,补充,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球、棱锥。

问题2:比较这些立体图形,看看相互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电脑演示:(1)球体 (2)圆柱 (3)圆锥

并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分类:球体、柱体、椎体。

电脑演示:由圆柱变成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问题3 以三棱柱为例,说出一个棱柱的棱数与底面的边数,侧面的平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诱导学生思考:当棱柱的棱柱的棱数越来越多时,棱柱就越来越趋向于什么立体图形?

(用类似的方法),电脑演示:将圆锥演变成棱椎(三棱锥、四棱锥、五棱椎┉),再由棱锥演变成圆锥。

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的认知思想,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比,确立分类思想。并用类比的方法,自主的讨论、归纳,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练一练(评价)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1、发给学生一些图片或实物,说说手中的图形,是什么立体图形?没有发到的学生,举出立体图形的实例。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数轴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力目标: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轴的三要素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教法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观察、比较、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1.学生观看钟祥二中相关背景视频

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豪感。

2.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问题1:钟祥二中学校大门南75米是钟祥市统计局,100米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她北75米是海韵艺术学校,200米处是中百仓储,请同学们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画图演示。

学生画图后提问:

1.马路用什么几何图形代表?(直线)

2.文中相关地点用什么代表?(直线上的点)

3.学校大门起什么作用?(基准点、参照物)

4.你是如何确定问题中各地点的位置的?(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三要素”为定向,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这是实际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问题2:上面的问题中,“南”和“北”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能不能直接用数来表示这些地理位置和学校大门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解决方法,学生代表画图。

学生画图后提问:

1.0代表什么?

2.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75表示什么?100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继续以三要素为定向,将点用数表示,实现第二次抽象,为定义数轴概念提供直观基础。

问题3: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结构吗?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说明正数和负数的作用,引导学生用三要素表达,为定义数轴的概念提供直观基础。

问题4:你能说说上述2个实例的共同点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三要素”的意义,体会“用点表示数”和“用数表示点的思想方法,为定义数轴概念提供又一个直观基础。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本第8页:

1.什么样的直线叫数轴?它具备什么条件。

2.如何画数轴?

3.根据上述实例的经验,“原点”起什么作用?

4.你是怎么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的?

师生活动:

学生自学完后,请代表上黑板画一条数轴,讲解画数轴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明确画数轴的步骤,使数轴的三要素在同学们的头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得到数轴的定义。

至此,学生已会画数轴,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板书)

①数轴的定义。

②数轴三要素。

练习:(媒体展示)

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数轴。

2.口答:数轴上各点表示的数。

3.在数轴上描出下列各点:1.5,-2,-2.5,2,2.5,0,-1.5。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问题:观察数轴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哪一侧?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哪一侧?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设a是一个正数,对表示a的点和-a的点进行同样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不同位置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各指什么?

3.数轴的画法。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数轴“三要素”。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表示4与-4的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都等于4个单位长度。

C.数轴包括原点与正方向两个要素。

D.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正数和零。

2.画数轴,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列举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所有整数。

3.画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数的点中,观察数轴,在原点左边的点有______X个。4.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

五、板书

1.数轴的定义。

2.数轴的三要素(图)。

3.数轴的画法。

4.性质。

六、课后反思

附:活动单

活动一:画一画

钟祥二中学校大门南75米是钟祥市统计局,100米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她北75米是海韵艺术学校,200米处是中百仓储,请同学们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思考:如何简明地用数表示这些地理位置与学校大门的相对位置关系?

活动二:读一读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科书P8页:

1.什么样的直线叫数轴?

2.画数轴的步骤是什么?

3.“原点”起什么作用?

4.你是怎么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的?

练习:

1.画一条数轴

2.在你画好的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1.5,-2,-2.5,2,2.5,0,-1.5

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知识重点

建立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探究实际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145页例2(略)

问:(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3)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

师生一起讨论解决例2.

归纳小结

1、教科书146页“归纳”(略).

2、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在讨论或议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步法一致(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别.(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2023年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