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它有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板书:
9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衣
依依惜别
太阳小草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蝴蝶谷的美景。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练习背诵。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你当火车头……接着来……
1、(课件显示):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聚会、上下翻飞、翩翩起舞)
这些词语都与什么有关?(动作)想象蝴蝶飞舞时的样子,一起读好这些词语。
2、老师这儿还有一组表示颜色的词语,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
(课件显示):色彩斑斓、金光灿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齐读)
二、细读课文。
(一)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背第一自然段):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朋友们,想到蝴蝶谷去走一走,看一看吗?捧起书,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人们把某些山谷叫做“蝴蝶谷”,知道为什么吗?能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3、师:有三个词语朋友找不到家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课件显示):穿过越过飞过
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花丛,()树林,()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①指名完成,(课件显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②指名读。
师:“飞过”、“穿过”、“越过”这三个词语都有“飞过去”的意思,全用“飞过”好吗?为什么?
(课件显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指名读一读。(花丛紧贴地面,蝴蝶轻轻松松地就飞过去了;树林里,有些树木很高,蝴蝶只能穿过去;小溪里有水,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被淹死,蝴蝶必须越过去才行。再说全用“飞过”重复,显得啰嗦,读起来也不好听。)
③(课件显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齐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④蝴蝶和小朋友一样,爱赶热闹,它们不远万里赶到蝴蝶谷里来聚会,(课件显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展开想像的翅膀一起来读一读。
⑤谁能把这句话背下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此时,蝴蝶谷里什么样儿?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了,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到了吗?
2、指名读,(课件显示):第一句。
3、教师:这是第三自然段的总起句,二、三两句具体介绍了两个蝴蝶谷里的迷人景象。指名二生分别读二、三两句,一起读第一句。
4、师:你喜欢哪一个山谷?把描写这个山谷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等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5、师:你喜欢哪个蝴蝶谷?(巡视时注意了解学情)
(1)指名读,(课件显示):第三句。
(2)师:仔细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颜色的蝴蝶?(注意引导把表示颜色的词语说美)
老师也想到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课件显示):碧绿、粉红、雪白、红通通、紫莹莹、绿油油
(3)(课件显示)蝴蝶的图片
看到这么多颜色鲜艳,姿态优美的蝴蝶,你想到哪些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4)(课件显示):第三句,教师引读:这么多美丽的蝴蝶,它们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课件显示):第三句,突出“花瓣”。这里的“花瓣”说的是——五颜六色的蝴蝶。(课件显示):第三句,突出“花瓣”和“蝴蝶”。
①为什么把蝴蝶比作花瓣呢?它们有那些相似的地方?(从颜色、轻盈等方面引导学生回答)(课件显示):第三句,突出下列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一把把——几种;上下翻飞——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②引读:多美的蝴蝶谷啊!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它们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轻轻柔柔,多美呀!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女生齐读。
5、谁喜欢另一个山谷?
(1)(课件显示):第二句,指导朗读。
①这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颜色的蝴蝶?(课件显示):第二句,突出“黄”
②整个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就像——(课件显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就像________________。(谁在空中撒了一把黄灿灿的金子,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谁能模仿第三句话,把它说具体?
③师:多壮观啊!(课件显示):第二句,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男生齐读。
(2)师:台湾的蝴蝶谷远远不止课文中介绍的这两个,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紫颜色的蝴蝶,它们特别喜欢光亮。一到晚上,人们举着火把,来到蝴蝶谷,立刻会有一群群紫颜色蝴蝶飞过来。在火光的照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谁来说一说?
(课件显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____颜色的蝴蝶,在火光的照耀下,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一条紫色的长龙在腾飞。)
(3)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白色的蝴蝶,有的山谷里有两种或者三种颜色的蝴蝶,谁愿意来说一说?
(课件显示):有的山谷里。
(4)蝴蝶谷里的景象真的很迷人,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课件显示):第一句
(5)小结:平时的写话中可以采用这种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6、蝴蝶谷里的景象真的很迷人。想把它告诉别人吗?试着把第三自然段背下来。
自由背;指名背,相机评价;一起背。(相机配乐)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自然段: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它们是在。
2、游客们来到这么美丽的蝴蝶谷,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教师根据情况指导并范说,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把句子说美。例:一位外国游客来到蝴蝶谷,竖着大拇指说:“整个山谷里只有一种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真不知是谁在空中撒了大把大把的金子,实在是太美了!明年春天我还要再来。”)
3、师:美好的事物随处可见,只要我们以一颗美好的心灵细细去找,一定能发现很多美的东西。祖国的宝岛台湾不仅有美丽的蝴蝶谷,还有很多美丽可爱的地方,课后阅读介绍台湾风景名胜的文章,收集相关的图片,准备开展一次“我爱台湾”图片展。
板书设计:
19台湾的蝴蝶谷
黄蝴蝶: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彩蝴蝶:五彩缤纷上下飞舞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教学目标: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
1、了解与银河有关的科学知识
2、词语卡片和生字卡片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指名说,师小结导入。
3、板书,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原来,这两位小朋友一直对银河充满好奇。现在,他们满脑子里都是对银河的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问银河的吗?〈播放课文录音〉
2、跟老师一起问一问银河,好吗?(出示课文内容)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3、试着在小组内读一读,等下老师要请每个组的x号小朋友来试试。请小朋友听清两点:一是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比比看哪个小组学得。
4、小节指名朗读课文(随文读生字词)
5、抽查朗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1、现在,老师这里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记牢。
2、组合作学习生字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
4、老师评价
5、做游戏巩固生字。
四、表情朗读读书感悟
五、细读课文
1、自读自悟课文,思考: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把银河想象成了小河、长江的?
2、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自读体会。
3、学习第一自然段
A、画一画课文内容(画出清澈的河水、小鱼、小草)理解“清澈”:为什么我们能那么清澈地看见河里的小鱼、水草呀?想象小河里还有什么,自己会在清澈的小河里干些什么?
B、银河里真的有清澈的河水,有小鱼、水草和戏水的小朋友吗?银河里究竟有些什么他知道吗?指导朗读,
(展现银河的群星晶亮透明宛如清澈的河水,读出小朋友好奇、疑问的语气)
4、学习第二自然段
A、画一画课文内容(画出客轮、伸着大鼻子的货船)
B、你见过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那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这么说?理解“航标灯”:为了引导航舶航行而设置在岸上或水上夜间发光的标志
C、银河里有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指导朗读。
(读出银河的宽广,小朋友的好奇)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你们见过斜拉桥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
(相机画一画斜拉桥,了解斜拉桥是用斜缆将桥面主梁吊在塔架上的桥梁)
B、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C、你会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导朗读。(读出银河的雄伟壮观,读出小朋友的美好想象和好奇、疑问)
6、学习第四自然段
A、介绍葛洲坝并出示图片B、银河上会有拦河大坝吗?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银河中星星的繁多宛如奔腾的江河,读出小朋友的好奇、疑问)
7、小朋友的问题问完了吗?指导读“银河呀,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强调“好多好多”,读出小朋友对银河的好奇及探索银河奥秘的兴趣)
8、展开想象,发散思维。
(1)、仰望银河,小朋友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们也有问题要问银河吗?跟同桌说一说。
(2)、你能向课文中的小朋友那样问问银河吗?
9、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你们提的问题真好。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解答;有些问题,不用说你们,连老师还得想一想,查一查呢?这些答案在哪呢?老师悄悄地告诉你们,答案就在书中,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去查找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
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老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导入新课)
2、浏览课文,检查识字,理解词语。
茂密犹豫不决冷笑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半信半疑狡猾东张西望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狐狸的做法是怎么看的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看一看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三)小组展示
1、学生质疑
(1)“狐狸眼珠子一转”这是什么样的神态呢?大家共同表演一下。
(2)表演动作猜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教师质疑
(1)看到老虎犹豫不决,这时狐狸会想什么呢?
(2)看到狐狸后面跟着老虎,小动物们吓得赶紧就跑,实际上他们怕的是谁?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课本剧表演
(四)教师总结
狐狸真是太狡猾了,他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后来人们就把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你想对狐狸说点什么?想对老虎说点什么?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2)说一说在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布置
日记:续写《狐假虎威》,看一看狐狸和老虎第二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蚕山、蚕床”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
3、正确朗读背诵,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师: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1)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原来的模样成长的过程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又瘦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师: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3)师: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
生:动作词有:睡、变、醒、吃、脱
(4)师: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小黑板出示)——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生: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黄姑娘。
(5)师: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是又黑又小的。
(6)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生: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
生: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
(7)师: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A:我会很着急。生B:我觉得很奇怪。
(8)师: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师:其实它们是在蚕眠,蚕在结茧前一共要经过四次睡眠,这是第一次叫头眠。那它头眠醒了之后1会变成怎样呢?
生: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10)师: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指导朗读)
(12)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小黑板出示:()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醒了,醒了,变成()。
2、学习第二、三、四次。
(1)师过渡: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同桌同学合作学习:
(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填写表格。根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
①出示比较。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
②读一读,比较句子。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3)师: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A: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
生B: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
生C:合在一起时,把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
生D: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4)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出示练习句: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5)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
(6)积累词句
师: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
生A:我发现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第二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有承接作用。
生B: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都用了两个“又”字。
师:你还说这样的词语吗?
生C:绳子又细又长。
生D:西瓜又大又圆。
生E:我还发现了很多反义词,有黑对白,胖对瘦,睡对醒。
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变化的神奇与有趣吧!
(1)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2)小组竞赛。师生共同评议。
(3)挑选表现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
(4)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3、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成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蚕”“姑”“娘”三个字。
2、生说说写这些字的注意点及如何记住这些字。
3、师范写,生说笔顺。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相关文章: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模板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模板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模板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模板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模板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下一篇:冀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