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有关历史的初二教学反思

androidx86.net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历史的初二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历史的初二教学反思1

岁月如斯,时光流逝,一个学期又准备过去了。在第16周学校举行了第二次综合测试,现改卷、评卷工作已完成,学习成绩总的来说不够理想,为了在期考时能取得较好成绩,对前一学段的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一、基本情况

段考时我所教的八年级五个班差距不是很大,其中考得最好的A班和考得较差的D班差15个百分点。第二次综合测试时,我所教的班级人数为241人,总分为16756,平均分为69、53,极格人数为190人,及格率为78、84%,优秀人数为78,优秀率为32、27,三合率为180、74。五个班成绩参差不齐,成绩最好的班级和未位的班级差了35个百分点。B班得第一主要是不及格人数少,刚有6个不及格,加上班级人数最少;而D班是全年级尖子生最多的一个班,但尾巴特长,从我接手以来,任何一次考试都不及格的学生,固定有10个,严重影响他们班的整体排名。

二、得的方面

1、认真备课。虽然从教十几年了,仍觉得备课难度大,毕竟教材经常更换,学生也不一样,因此,在上每一节课前,我都能按照教学目标认真备好课,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能及时记下来,以累积经验。

2、能经常找学生谈心。在每次考试,测验及授课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及时找学生谈心,无论是尖子生或学困生。如C班的陆大有同学,本学期以来,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又喜欢与邻桌的同学讲话,屡次被我点名。学习成绩除了历史每科考得均好,我意识到他可能对我有意见,找他谈过两次后,收敛了好多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A班的陆朝明同学,人很好动,爱搞小动作,上课不听,又说话,不做练习,学习成绩差,他妈妈天天来我们学校送牛奶,我用她妈妈例子教育他,他改了不少,收效较大。

3、尽量多用多媒体上课。历史述说的是过去的故事,与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理论性较强,在教室上和去多媒体教室上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本学期上的第17课是文化课,课本蜻蜓点水,我精心制作了课件,播放了视频画面: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形状,神舟五、六、七号发射过程,阿波罗成功登月等,学生很感兴趣,又得以掌握课本内容。

4、能多听同组老师的课。到目前为止,我听课节数为18节,其中有一大半是听历史课。新课、复习课都听,在听课过程中受益非浅,如要注重学生的课堂笔记,生不做的要督促他们做;上课要有连贯性,整体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老师唱独角戏;要多鼓励学生,课堂秩序活而不乱等。

三、失的方面

1、对教材挖掘不深。备课时对每篇课文的三维理解浮于表面,上时只是知识简单罗列,想讲深一些题目,学生又不喜欢。我也就不讲,事实上该讲的还是要讲的,学生以后会慢慢习惯。

2、对学生辅导工作不到位

(1)对尖子生

每个老师都喜欢尖子生,我也不例外。但我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某班的某个尖子生成绩下降,没得及时找他们谈心,分析成绩降的原因,帮助其树立信心,没能找时间对他们做难题的解题思路指导。上课时有个别尖子生不听课也不提醒,任他们放任自流,导致成绩下降。对他们提的意见不能够充分采纳,以致他们个别对科任有看法。

(2)对学困生

每个班都有厌学的.学生,特别是男同学,每个班都有七、八个,上课纹丝不动,每篇课文都是白白的。他们就是每次考试不及格的对象。偶尔能鼓励他们,偶尔能找他们谈话,偶尔授课时能督促他们做课堂笔记,但多数时候是对他们忽略,有时心情不好还说了一些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使他们对历史更烦感。

3、教法呆板。95%的课是在教室上的,

很少用多媒体上。历史课内容丰富多彩,用多媒体上,效果多好,学生对与课文有关的影片、视频、历史图片很感兴趣,但我在教室上,仅对课文作了一些补充,不能耗够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导致(包括尖子生)能力难提高,考试时难题易丢分。

4、没能更多的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如莫老师上课时内容的过渡做得佷好,环环相扣,听她的课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覃老师授课时很仔细,把课文内容丰富了较多内涵,利于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提高;方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指导较到位。她们的课我听得较多,但总是不能够很好的内化。

5、布置的练习量少。每两周才改一次作业,不是每个单元都能测验,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次作业都有不少学生不交作业,我也不理,让他们形成不交作业这个不良习惯,导致一些学生考试老是不及格。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注重重答题技巧的指导。

2、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差生的转化工作力度。

5、多用多媒体上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关历史的初二教学反思2

我们经常说教给学生有生命力的历史,让历史活起来,学生才会喜欢上历史,今天徐老师这节课让我找到了答案。历史本身是一部丰富的情感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是目标之一。如何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对于近代历史是一部屈辱史,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同历史融合在一起,带着感情学习,以往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很失败有时讲述屈辱的历史,学生们一点不感触,有的学生还在笑,让我很伤脑筋,今天徐老师的课我很受启发,让学生动情,老师必须讲出感情来,以情动人,加上配乐画和史料,锦上添花,特别是英雄人物名字图片滚动展示,配上徐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读,感人至深,达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由此我又想到大家都喜欢的百家讲坛,纪连海老师,不也是以情打动了观众,记得当他讲一段鲜为人知的普通百姓自发抗争的“江阴八十一日”这段历史时,很多听众当听到全城九万多百姓抱定必死的决心与几十万清军作战最后仅存五十人时都哭了。讲历史人物时,很投入,感觉自己就是其人,委屈无奈时万箭穿心、泪洒全场。

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上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今天我找到了答案,以后好好借鉴。

有关历史的初二教学反思3

本周八年级进行了一次单元检测,及格率比上几次都有所下降,诚然试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但从我而然也有一些问题,如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课堂讲的较多,补充的较多。导致学生课堂练习时间较少。今后平时上课应多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分析、归纳学习要点,熟读教材目录,熟记大事年表。在照顾多数学生的同时,分层次要求,特别是哪些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这些学生一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要给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争取当堂所学当堂掌握。从学生而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精神饱满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参与活动。另外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方法呆板,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说明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马虎。

新课即将结束,马上进入复习阶段,今后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劳。复习要有专题,找出各个知识“板块”各部分的联系。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不应只局限于识记,而要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要让学生学会理清历史线索,这对学生识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理清历史线索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争取使学生取得一个较满意的成绩。

有关历史的初二教学反思4

一节好的历史课首先要让学生爱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教育。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节课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课教学既难又易,难的是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指多数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我综合多种版本教材的特点,把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签定做为教学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分析邓世昌这个历史人物时,从责任感中体会爱国情感,从人格尊严感悟国家精神,以小见大,体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师通过谈话、探究、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状态精神饱满。

这节课我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节课当中体现了老师新课程理念,比如说《马关条约》内容这部分不仅让学生知道条约有哪些内容,老师还引导学生利用图表的方式与《南京条约》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深刻认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马关条约》给日本带来的一些影响,这样的做法,培养和训练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是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是层层深入。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

2、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本课点睛之笔是对《马关条约》的教学,教师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层面的,那就是尊严,通过让学生感悟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要积聚仇恨,而是自我反思和警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当中,我选用了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和部分历史史料等相关的片段,学生观看过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进行感悟。如我在课堂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学完《甲午中日战争》后,你有什么心情?请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并说明为什么用这种颜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符合学生的从形象到逻辑的认知规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一定很好,但我也应该对我的探索进行反思、总结。整个教学中,不帖标签、不灌结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又有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梳理,站在思想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阐释与理解,给历史必要的宽容,现实的回答。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实践,在平实的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思想”的魅力;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体会思想的魅力。

在课堂中,我也分明感觉到学生的回答是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着课本读。“润物细无声”,我想,这恰恰是思想的意义与力量所在。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关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等核心知识,相信学生不必于课后再去死记硬背,因为,这已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

诚然,因为是一节“原生态”的课,也有瑕疵,如时间的把握、教材的取舍、语言的过渡等。好在叶谰教授早说过,真实的课总会留下遗憾,聊以自我安慰。不过,伴随阅读而生、不乏亮点的教学设计,足以给自己更坚定的信念:教师生涯,阅读作伴。

有关历史的初二教学反思5

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但教学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

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介绍。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

备课就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一)揭示知识体系

布鲁纳说:务必教给学生以基本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鸦片战争》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

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

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

3.中国的禁烟运动。

4.第一次鸦片战争。

5.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

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

(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

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

5.是否认同“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

6.“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对教中的非重点内容当然也不能忽视,因为随着问题分析角度的转换,重点与非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换,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点的概括、归纳、综合等,以理顺知识线索,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注重学法指导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强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这就需要在学法指导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以供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提供历史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定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使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四)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

1.利用直观手段(如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

2.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

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方法论教育。

4.利用典型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愧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一)提供实践材料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二)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相统一

教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示范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是指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

(三)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对问题外露的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内藏的能找准切入角度、分析层次及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再次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笔者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