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挪威的森林》阅读感想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挪威的森林》阅读感想”,以供大家参考!

《挪威的森林》阅读感想1

就在昨日,读完了《挪威的森林》,书买了很久很久,久到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买的。

这是一部自传或者说是恋爱小说?我不知道,也分不清。

看到结尾处:突然明白,这么多天的陪伴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论是你和玲子或是我和你们,都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面的。

一开始抱着随便读读的想法,最后却被吸引。

对于文中的我,村上说很多人认为那就是他,他自己否认,但多少会有些影子。但是谁又知道呢?

放在当下,他一定是个公认的渣男,滥情又极其不负责任。但在书中,我愿意承认他是个好人。

他好幸福啊,有朋友,同那么多女人睡觉,还一面在学校学习。我始终无法看清他的真心,游走在两个女人之间,直子于他而言是内心深处那个渴望却得不到的人,而绿子却是给他生活带来希望的人。

最后,大家好像都没有收获爱情。

说实话我讲不清从这本书中领悟了什么,爱情、友情、死亡还是关于性,不知是我愚笨还是我太年轻?

《挪威的森林》阅读感想2

读完《挪威的森林》,有些像韩寒的1988的感觉,有些东西自己并不喜欢,我把那些看成一本书的“杂质”,好像有点不礼貌。但是,除去这些,还是感觉到了一些东西。

我们有时或许会过于依赖过于习惯一些人,以至于只想呆在那个狭小的却让我们感到安全的圈子,不想走出,不想去接触这个社会,但是,可想而知的是,当我们一旦失去会怎样,会变得很脆弱,很恐惧,就像直子……有点点像刚刚来到新环境的时候吧,一下子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变得害怕与外界交流,变得喜欢怀念过去,变得不敢去面对,想要逃避……

我们有时或许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和什么,自己真正的想法,有时或许只是想要去逃避这些想法……

有时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时候吧,有的人被事业,有的人被成绩,有的人被爱情,一下子击垮,什么都不想去想,什么都不想去做,对什么都不在意,整天心不在焉,像一个游魂。想要一个人去旅行,想要一个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睡个安稳觉,想要有自己的一段颓废的时间,想要有自己的一个颓废的地点…….一蹶不振,但是在一段的颓废过后,有的人从新振作了,有的人依旧如初颓废……具体应该怎么做,我还是不清楚,到底是一团乱乱的线,逃是逃不掉的,终究要靠自己去梳理清楚,终究要靠自己去解决,自己去面对吧。但是有时候,在自己颓废的期间,会不经意间伤害到一些关心自己的人,一些疼爱自己的人,真的要小心了。

然而,也有的人看上去正常了,看上去恢复了,但是或许实际上只是习惯了,或者是选择不去想起,一旦想起还是会颓废的吧……

我们,或许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的毛病,有的到夜晚就悲伤或者抑郁,有的或许曾经有过一些不好的回忆,然后就在某些方面弄得很自闭,之类的,无缘无故的悲伤或许也是其中之一吧。但是又能怎样呢?只能慢慢的去适应去改变吧,记不得的,正确看待自己的感情,好好对待这些与众不同,或许它也会照顾好你的吧……

《挪威的森林》阅读感想3

读完《挪威的森林》,我不觉想起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两本书在对待爱情与性的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爱情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这种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用张爱玲的文字是“白玫瑰”与“红玫瑰”,用村上的语言是“绿子”与“直子”。对于这两者的阐述,或许与认知、与伦理存在矛盾,但这是人性,我们不该去逃避。怎样去爱一个人、并且持续长久的爱一个人,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村上创造的世界,总是会有两个,说幽明两界也好,说阴间阳间也好,说此岸彼岸也好,说现实世界幻想世界也好——总之人物会在两界之间徘徊,在理性和感性、现实和梦想、阴暗和温暖、生与死、静与动之间游荡。

弗氏说人有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分为两类:为生命服务的本能,即生命本能;为死亡服务的本能,即死亡本能。生命本能又分为性本能和爱本能,灵肉合一拥抱生命,死亡本能却是通向毁灭,回归恒定不变的无机物。

渡边的三个女人中,直子,不能将性和爱统一,虽然以渡边为拯救自己的桥梁,但是,游移生死之际的渡边尚且无法自渡,直子最终选择了死亡;绿子则是活力四射的生命象征,对口腹之欲、性欲十分感兴趣,虽然经历无父母友爱的童年,但是一直向着阳光的方向成长,最终,是她拯救了渡边。至于钢琴师玲子,却是他的同志,是他的灵魂伴侣,光暗在彼此相持,让他从他人身上得到认同。

忘记了是谁说过,青春期,是一场晦暗的风暴。父母、社会给予的种种,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艰难的蜕变过程,怀疑一切,重构一切。在这个艰难的阶段,外界给予的光明与黑暗、善行或者罪恶会在审视己身的放大镜下放大,极大的影响生命的走向。

渡边有幸,认识绿子和直子,可以对比参照,确立自己。虽然读过此书的很多看官,更喜欢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绿子,但是直子也同样不可或缺。直子的存在,让人明白残缺、晦暗、秀美、娴静,是同样的美好。

张爱玲的玫瑰之说讲的好——红玫瑰如绿子,热烈奔放;白玫瑰如直子,娴静素雅。放弃了哪个,哪个就变成心里隐秘的向往。说的范围更大一点,选择哪一个人,实际上是选择哪一个世界。光明还是幽暗,这是渡边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青年的问题。

最后要说一句。渡边的名字写成中文,是通。联通的通,通道的通。

《挪威的森林》阅读感想4

“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村上春树

时隔许久,我又从抽屉翻出来这本让我难以忘怀的书籍,《挪威的森林》。我觉得,“孤独”一词,《挪威的森林》中贯穿始终。主人公以及出场的各色人物:直子、木月、绿子、永泽、敢死队……无一不是孤独的俘虏,他们是现代社会中将自我封闭起来的孤儿,是都市中并不合群的精神流浪儿,他们的孤独才更显得致命而无奈。绿子、渡边在孤独中苦苦挣扎;敢死队、永泽在孤独中自我炫耀;而木月与直子在孤独中自我完结。

“害羞的时候往往摸一下发卡”的直子像蝴蝶一般优美的出现,像蝴蝶一般轻盈地隐去,最终像无法度过冬天的蝴蝶一般命中注定的消失了。她的心没有人能真正读懂,木月没有,渡边没有,玲子没有,甚至直子自己也没有。她在喧嚣的尘世中寂寞地煽动翅膀,陪伴她的始终只有寂寞。

“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们以后还要活下去”,只是对于孤独者来说,失去了参照的生命无所适从,一切都只能在迷失中挣扎,从而导致了一切都只能听任命运浪潮席卷的结局。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无法将他们从孤独中救赎。

重读《挪威的森林》,相比于数年前的自己,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本区别于以往的、模糊的、思想深邃的书。我相信,若再经过十几年的生活历练,再次重新翻看此书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阅读感想5

从我读《挪威森林》到今天写读后感已经很久了,我已经忘了书中提到的一些人物的名字,也忘了村上是如何描写自然的美景的,但是我记得大致的情节,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又专门抽出时间将甲壳虫乐队演奏的《挪威的森林》和伍佰演唱的《挪威的森林》听了数遍。记得渡边君就是在机场听到《挪威的森林》这支曲并回忆起他年轻时的经历的。

人都有一种怀旧的心理,尤其是在他失落的时候。一个人经历了许多人事的变迁,心态上应该是比较平和的,而最让人难忘的恰恰是年轻时,一首熟悉的歌曲会令我们想起当年喜欢过的男孩(女孩)的模样,一幅相同的场景也会让我们记起当年的故事。不管是怎样一个人,成功的或不成功的,男人或女人在他(她)的心底深处总是铭记着一段往事。

所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说中的开头并没有详细的交代渡边现在的生活情况,仅仅因为那感伤的曲调令他想起了往事。对于全文,我在印象中主要把问题归成了3点:

1、小说中绝大部分内容写的是渡边上高中的事情。一个高中生的忧郁和孤独却用性的方式来缓解,我不认为是件好事,我认为生理的宣泄只能缓解暂时的困惑,却不能彻底摆脱掉抑郁,反而会养成依赖。如同不能忍受疼痛的人用毒药来减轻疼痛一般,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记得当年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之后,有很多的年轻人向维特学习选择自杀。看来文学的导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我们的文学评论者在极力抬高这部作品的价值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它有可能会引起的负面效果?

2、渡边是不是好学生当然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但是一个被父母辛辛苦苦送出家门去读书的学生心思却不放在学习上,那他还不如直接告诉他的父母再不要浪费他们的血汗钱了。所以从这点来看渡边的苦闷极不成熟,完全是一种青春期综合症了。

3、有人认为:当一个人对现实社会感到恐惧而无法逃避的时候只有选择死亡。直是这样做的。当然渡边不是这样做的,他选择出去流浪一个月,这是逃避。可后来又回来了,这却不是逃避。这也正是我们大都数人的生活经历。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个路人呢?我以路人的眼光来看渡边,反之亦然。人与人完全默契与沟通简直如同天方夜谭。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呢?如果人人都叫好是不是真的完美无缺呢?我认为人性的完美就在于它的真实:优点,缺点;健全,残缺;理智,感性;清醒,糊涂;等等等等。

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渡边。因为年轻,所以忧愁。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对社会与时代有所反映。六十年代的日本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我想渡边之所以有如此的苦闷与孤独一定与大时代背景分不开的。社会的低迷状态自然使得人颓废。我不能理解渡边那时的行为,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时代与时代间的代沟吧!

对《挪威森林》一书我没有要求大家接受我的观点,就如同你不能强求我接受你们的观点一样,知人论世或者论世知人同样重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所以人的思想与行为必然受到时代的影响,那么渡边的失落与颓废就有了它存在的理由与合理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到底是谁让这本小说浮出水面并如阳光下的水晶一般璀璨着?如果说真是村上自己的实力的话,我想很多文学爱好者应该知道很多的大师们他们的作品一开始是无人问津的,比如毕加索,卡夫卡,司汤达,等等,因为某个知名的评论家发现了这些金并使之袒露与尘土之外,然后众人发现了这块金网。看来伯乐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我们知道一部文学作品的传世,作者、读者、评论缺一不可。如果说作家的文本如鹰的话,那么读者与评论者就是鹰的两翼,只有三者够强劲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所以我们的评论家在评价《挪威的森林》的话是否全面,这是一个问题,至少我没有看到有关这本书的不好的评价,可能是我见识短浅吧,但是我愿意看到更多的人就此发表意见。你喜欢而我不喜欢,你不能因此指责我浅薄,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才会满园春色。


《挪威的森林》阅读感想相关文章:

★ 最新《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想

★ 2022最新《挪威的森林》读书启发

★ 2022年满分《了不起的盖茨比》心得范例五篇

★ 日本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有感5篇

★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700字5篇

★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书心得500字5篇

★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心得

★ 《挪威的森林》2022年读书笔记

★ 2022年名著《挪威的森林》收获优秀例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