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钱塘湖春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钱塘湖春行》课文原文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水几谁乱浅绿

面处家花草杨

初早新渐才阴

平莺燕欲能里

云争啄迷没白

脚暖春人马沙

低树泥眼蹄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八、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词句注释】

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2.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5.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6.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7.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8.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9.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白话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相当重要的诗人。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体会情感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体会诗文的情感美。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最后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赏析诗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对诗中情景的表演更是对合作探究的训练与提升。

(3)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图片,有关的课件,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4)、倾听诗乐,强化想象力,感受诗歌意境。

诗歌与音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诗就是为和乐而作。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在教学中若能把它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将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诗中的情感氛围,感受并体验着诗人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这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诗歌文字的精妙。

(5)、用心动脑,编演课本剧,培养创造力。

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编演课本剧,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钱塘湖春行》教案相关文章:

★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模板

★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模板

★ 2021年中考必考古诗

★ 沪教版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大全

★ 八年级下册汉语文教案模板

★ 2021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作文

★ 《桥》教学设计环境描写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