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安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范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有哪些?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篇1】

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市委组织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现就我县20__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通过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提升待遇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二、实施内容

(一)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工作经费。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按规定落实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工作队按照《__县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资金管理办法》在乡镇财政所报账,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以及统一组织或经批准的会议培训、外出考察差旅费等。

(二)提升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干部综合考核工作体系,积极稳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

三、资金筹措及拨付

工作队办公经费由省、市、县按_:_:_的比例分级承担。省、市财政将及时下达资金到县,由县财政局足额筹措,根据资金使用要求,按时足额拨付到位。

四、审核备案

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审核备案机制。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实施内容等,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并报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备案。同时,要指导督促工作队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并报乡镇备案。

五、资金监管

乡镇组织、财政部门要落实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监管机制,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管理。乡镇要定期向县选派协调办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篇2】

为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部署安排,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原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就业优势,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总量不减”“标准不降”“量质双升”的原则,抓牢抓实就业帮扶车间巩固提升,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岗位送到家门口,就业顾家两不误”的目标。一是坚持车间“总量不减”,稳步推进就业帮扶车间规范管理,实施“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持续激发就业帮扶车间活力;二是坚持建设“标准不降”,严格执行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标准,努力扩大就业帮扶车间岗位供给量,增加人民群众就地就业机会;三是坚持既要实现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总量(含脱贫人口的提升和务工收入的稳步增加),更要帮助就业帮扶车间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成立绥宁县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张晨阳同志任组长,唐伯贫、罗兴、唐友柏、刘让文、贺恩森同志任副组长,陈先念、刘本廉、李立成、秦壬娥同志和17个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贺恩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专项行动具体业务工作。

三、建设认定标准

就业帮扶车间,是指以促进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灵活就业或居家就业为目标,从事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种植养殖、来料加工等业务的生产车间或场所,主要包括厂房式帮扶车间和分散加工的居家式帮扶车间等形式。

1.开办条件。1.县内外具有合法资质、正常生产经营和纳税的企业、个体工商户;2.须依法在本县进行工商登记开工生产。

2.认定标准。1.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在乡镇、村建设、购买或租用厂房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建筑面在100平方米以上,能提供就业岗位15个以上,并已吸纳脱贫劳动力5人以上(含)可认定为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2.居家式就业帮扶车间: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与脱贫劳动力建立产品加工承揽关系,签订承揽合同,并带动5名以上(含)脱贫劳动力居家从事生产加工活动的可认定为居家式就业帮扶车间。

四、主要内容

1.新建就业帮扶车间。根据脱贫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至少建成一家就业帮扶车间的要求,关峡乡三板桥集中安置点、红岩镇红岩村集中安置点、金屋塘镇主溪集中安置点和寨市乡寨市村集中安置点要按照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标准在9月15日前完成建设任务。由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和县财政局进行认定。

2.已建就业帮扶车间。做到三个不少于,一是20__年底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总量不得少于20__年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总人数;二是20__年底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总量不得少于20__年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总人数;三是就业帮扶车间务工人员收入“稳中有升”,就业帮扶车间吸纳的就业人员收入增速不低于本年度该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水平。

3.确保就业帮扶车间政策落实到位。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湘人社〔20__〕10号)文件要求和《关于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湘人社〔20__〕75号)文件要求落实政策打造一批规范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帮扶车间。

五、考核评估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专项行动推进落实情况开展两次实地考核,实行“一月双考核、一月双通报”制度。具体按照《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专项行动考核细则》组织实施。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和各乡镇要将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加以组织推进,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专人专班负责,认真制定自查方案,落实落细考核指标。县发改部门、县人社部门和县乡村振兴部门要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开展好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确保形成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稳就业、促增收、助振兴的有效合力。

2.坚持问题导向。各部门和各乡镇要全面掌握就业帮扶车间基本情况,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对自查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底数清、底子明,实行问题“清单制”和“销号制”管理。坚持对标对表,狠抓问题整改销号,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将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实行问责,全力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3.抓好提质增效。各部门和各乡镇按照既定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内容,强化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建好管好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充分发挥好就业帮扶车间就地就近就业优势,确保其成为稳定脱贫人口就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篇3】

__以来,我省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一些城市周边的中心镇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经济发展、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以及政策等因素影响,多数小城镇还存在着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产业聚集能力较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和短板。为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问题、补齐短板,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__,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城乡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顺应城乡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补齐小城镇建设短板,形成以镇带村、以建促产、以产富民、以治促管的新局面,助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作用,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有效做法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中,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实到示范镇建设上,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协调贯通、精准施策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树牢全域规划理念,突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把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推进“多规合一”,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坚持突出重点。突出长春都市圈、其他城市周边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突破口,立足不同资源禀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因地制宜、稳步协调开展示范。

坚持“三生”融合。尊重群众意愿,以完善提升为主,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古树、历史建筑,严禁搞破坏性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序推进海绵城镇、节水型城镇、园林城镇建设,努力营造安全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坚持建管并重。构建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小城镇建设管理,打造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幸福家园。

三、工作目标

从__年开始,在全省遴选30个产业基础良好、发展空间较大、人口聚集力强的建制镇,建设以增强产业支撑能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治理镇村人居环境、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示范镇(以下简称示范镇)。力争到“十四五”末,示范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服务乡村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镇容镇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成为促进全省乡村振兴的建制镇示范样板。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提升造血能力

1.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进园区与镇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产城一体、镇园融合。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壮大园区发展规模。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乡村旅游、新电商等服务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建制镇建设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2.加快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投资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示范镇聚集,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吉林梅花鹿”等“吉字号”品牌,依托秸秆变肉工程,着力培育和形成“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搭建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二)推动市政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

3.推进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尊重居民意愿,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困难家庭的住房安全,镇区住宅以低层为宜,应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推动老旧住房改造,完善水电气热信等配套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老旧破损供水管网,保证供水水质。有条件的小城镇推动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因地制宜开展乡镇燃气工程建设,积极拓展乡镇燃气覆盖范围。推进集中供热,改造提升老旧供热设施,确保供热质量安全。推动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向周边村屯延伸。示范镇政府可按照市场机制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办法,鼓励民间资本以个人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经营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商业等基础设施。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养护和管理。

4.推进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推进镇区与县城、村庄交通设施互联互通,鼓励对公路、乡镇客运站等设施升级改造,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增强交通保障能力。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完善路灯及信号灯、人行道铺装及镇区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5.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构建源头减排、雨水蓄排、排涝除险的排水防涝系统,推进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升级。完善镇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升示范镇垃圾转运能力。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清洁能源供暖。坚持以城带镇,加快示范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专业化管理和稳定运行。

(三)推动公共事业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6.提升养老育幼能力。健全与村级建制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育幼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适老、适幼化改造。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功能型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巡访+互助”养老模式,提升农村养老照护能力。鼓励利用闲置公房、校舍等存量资源建立婴幼儿看护中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创办托育服务机构,发展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

7.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接纳农村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为重点,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教育、就业服务、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四)推动人居环境建设,提升宜居水平

8.强化设计引导和风貌管控。在符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乡镇城市设计,实现全域全要素空间管控。着力加强小城镇出入口、步行街巷、街头广场等重要街区、地段和节点的整治项目设计,不断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坚持应留尽留,不随意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严禁砍伐和擅自迁移古树名木。保护修缮老建筑,保留传统风貌,有机更新现存的传统街区、传统民居和老厂房,努力形成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小镇,展示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

9.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全面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镇村接合部、集贸市场、居住小区、公园广场、建筑工地和学校周边等区域的环境卫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以无积冰、无残雪、露出地面为标准,及时清雪除冰,有条件的镇可购置机械化清雪设备,减少人工作业和融雪剂的使用。强化公共水域综合整治,加强河流、湖泊、池塘、沟渠等各类水域保洁,保持水体清洁。

10.规范镇区生产生活秩序。推行县级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在示范镇派出分支机构和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整顿道路交通秩序,合理划定停车场,规范机动车通行和货车停放,治理占道停车。合理划定街道摊贩设置点,整治乱摆摊点摊位,规范经营秩序。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和整治力度,治理私搭乱建。规范户外缆线架设,做到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治理线网乱拉。加强沿街立面整治,保持沿街及两侧立面整洁美观。

11.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和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纳入千村示范创建范围的示范村,要全部达到“九有六无”标准,并确保验收通过。

(五)推动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12.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投入,撬动社会资金,赋能乡村振兴。市级财政统筹使用现有渠道资金支持示范镇建设,县级财政将示范镇建设项目资金列入年度预算。

1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选派规划建设专业人才到省级示范镇挂职或任职,加强对镇区规划建设技术指导,对作用发挥明显、表现突出、综合考评优秀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设计方案相关行业部门联审联批机制,做到有项目必规划、无设计不动工。

14.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省直部门要坚持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对示范镇的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帮扶作用。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联手经营和产业扶持,盘活线上线下资源。大专院校要通过校地人才合作,引导专家、教授送技下乡,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产业致富。引导建筑师、设计师和优秀团队下乡,发挥好乡村能工巧匠作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15.建立基层网格化治理机制。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统筹网格内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疫情防控等工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建共治,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实施步骤

(一)确定示范镇。突出长春都市圈和其他城市周边,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重要节点镇、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地区,选定打造一批示范镇,每个市(州)至少2个省级示范镇,全省确定省级示范镇30个;每个市(州)至少2个市级示范镇,全省确定市级示范镇4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1个县级示范镇,全省确定县级示范镇50个以上。由市(州)组织各县(市、区)上报候选示范镇基本情况、“十四五”期间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__年4月底前,综合考虑规划布局、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因素,选定产业比较兴旺、人口相对集聚、地理位置优越、道路交通便利、具有发展潜力和区域带动作用的示范镇。

(二)组织实施建设。落实上位规划提出的战略引导、指标约束、底线管控等要求,加快示范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治理镇区人居环境,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三)开展总结交流。尊重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示范镇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每年9月份召开现场会,在全省推广示范镇建设成功经验。2025年,全面总结“十四五”期间示范镇建设工作成效亮点,推广、复制成功经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总召集人,省政府有关副秘书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召集人,相关省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级议事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和推进示范镇建设。省级议事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示范镇建设日常工作,按照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机制化落实、模板化运行方式,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坚持省负总责、市级督导、县抓落实、镇级实施的工作机制。市(州)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工作调度。县(市、区)党委、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强化政策支持。__—2025年,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指导示范镇谋划一批镇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以及环境治理领域的高质量项目。市、县在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优先安排省级示范镇公益性建设项目。对省级示范镇申报的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且单项工程投资规模超过500万元,省级予以重点支持。其中,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省级通过一般债券予以安排;对符合国家规定的专项债券投向领域,且收益能够覆盖本息的公益性项目,省级通过专项债券予以安排。示范镇享受省级有权决定的相关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示范镇的对口支持力度,制定具体实施政策,建立“1+N”政策体系。积极协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结合各自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依法合规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依法合规对示范镇建设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省级示范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用地,重点支持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用地。

(三)严格考核考评。建立示范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调度示范镇建设进展情况,每年按照标准严格督导考核,对综合考核前5名的省级示范镇通报表扬,对排名靠后的省级示范镇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负责同志,对连续两年考核靠后的予以淘汰,由考核优秀的市级示范镇递补。

(四)做好宣传引导。市、县政府要广泛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简报等传统手段和微信、抖音、快手等现代传播方式,大力宣传示范镇的先进做法,形成良好舆论环境。主动释放正面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市(州)要参照本实施方案开展市、县两级示范镇建设工作。要建立本地区示范镇名录,择优申报省级示范镇,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省示范镇建设。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篇4】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帮扶下,红安县率先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建村〔20__〕19号),工作成效明显,成为脱贫攻坚阶段全国共同缔造活动的典型经验样板。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持续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__,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帮扶下,继续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阶段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升级版,力争成为全省乡村振兴新样板。

二、工作目标

__-__年,开展红安县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的共同缔造成功经验向全县行政村及省内外推广,力争在部分领域成为湖北省乡村振兴阶段村庄发展的标杆。到2025年,建成一批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形成可复制的共同缔造成功经验向省内外推广,成为湖北省乡村振兴阶段村庄发展的样板。到2035年左右,通过共同缔造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与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匹配,实现全县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县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任务

(一)确定实施载体。在乡村振兴阶段,将乡村建设从盆景式打造转为“示范片区+重点村庄+分类引导”的发展方式,结合红安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根据发展条件、工作基础及创建意愿,将七里坪镇盐店河村、柏林寺村、七家畈村、张家湾村、八一村、观音阁村,城关镇曹家畈村、小丰山村,杏花乡两道桥村、龙潭寺村,高桥镇程河村、六家边村、长丰村,永佳河镇马埠头村、叶河村、椿树店村、喻畈村,华家河镇阳台山村,八里湾镇刘明秋村,太平桥镇回龙寨村等20个村庄作为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第一批示范村。根据村庄发展基础、条件及意愿,每年遴选增加一批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

(二)编制规划方案。在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的示范村,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及乡村振兴有关要求,编制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规划提升方案,内容包括资源基础、村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目标定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引导、配套提升工程、实施保障机制等。

(三)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了解村民需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妥善化解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激发村民参与本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的热情,使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共同缔造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庄绿化美化等工作。

(四)建设基础设施。按照各村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规划提升方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村饮水保障、电力供应、交通设施、清洁能源、网络信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民建房管理、农民宅基地管理,不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全面推进公共空间建设和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建完善村庄设施,营造村庄美好环境。

(五)产业分类引导。坚持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根据各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群众意愿等,按照农特产业推动型、红色旅游带动型、农旅融合发展型、企业投资拉动型等模式进行分类引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六)实施配套工程。在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的示范村,结合村庄实际需要,实施“十二个一”乡村振兴配套提升工程,即配套一条旅游道路(风景道、绿道与步道)、一个生态停车场、一套标识系统、一套旅游设施体系、一套主题装备雕塑、一个展陈场馆、一处文化传习场所、一家旅游商店、一家主题餐饮、一家精品民宿、一处旅游景区(点)、一处特色农业基地。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红安县乡村振兴阶段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升级版工作领导小组,胡广同志任组长,高伟、杨俊、余品祥、丁洪建同志任副组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乡村振兴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各乡镇(场)长、天台山党委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办,陈晏斌同志兼职办公室主任,彭锋、何春芳、施停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共同缔造工作的组织协调、情况综合、业务指导、定期调度、进度督导及建设验收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实行席位制,如有人事变动,按照续位替补原则执行,不再另行通知。

(二)强化学习培训。建立住建部(红安)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大讲堂,每年有计划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和学者来红安开讲授课,开展基层干部与人才培训。每年组织相关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推进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高规划水平。建立住建部(红安)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设计工作坊,邀请国内具有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经验有关设计单位技术人员,来红安组建设计团队,采取共谋、共建、共评、共享的方式,提高设计成果的质量与效果,形成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设计经验。

(四)广泛发动群众。在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各部门、各乡镇(场、处)要充分利用微信、网络平台、“村村响”广播、宣传车等加大对共同缔造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五共”理念深入人心。

(五)多方筹措资金。整合多方资金,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项目资金形成合力,引导企业参与投资,共同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乡村振兴新样板。

(六)强化激励机制。列入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的示范村,第一笔拨付资金预算额度的30%-40%作为启动资金,第二笔根据核算工程量与资金预算额度的比值排名,排名靠前的村庄适当奖励,排名靠后的村庄核减资金,拨付资金预算额度的60%-70%作为竣工结算资金。

(七)加强监督督导。推进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的规划方案编制,强化过程监管、技术监管、质量监管、工程核算、资金监督,确保共同缔造工作依法依规、有序高效。

(八)加大宣传引导。要及时发现、大力宣传在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先进人物,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作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篇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__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__年乡村振兴在我镇全面实施以来,创建了一批市、县示范村,各村(社区)在乡村振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在我镇的落实落细,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紧跟县委、县政府“强园富县、优二兴三、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总体要求和全面深化“二次创业”,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等系列战略部署,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镇各党组织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

(二)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围绕优化供给、提质增效、促农增收目标,加强政府支持引导,打造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特色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因地制宜推进。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按照“北工南农”的总体布局,根据各村的经济基础、区位、历史特色等要素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年度任务

(一)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党建+五零”建设,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争取20__年实现9个村(社区)完成党建“五零”工作目标。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乡村振兴相关文件政策的学习,做到入心入脑。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五零”建设为目标,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扎实推动基层党组织“五化五星”建设,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建立“五零”问题清单,确定建设目标,落实党员联户责任制、网格管理责任制,打造可看、可讲、可复制“五零”示范点。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村级运行调研,大力培养后备干部,为换届奠定基础。通过选优送训、搭建平台等举措,打造素质优、业务精、水平高、敢担当的干部队伍。开办“农民课堂”,从农业技能、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经营理念、创业经验等方面对农民开展培训,吸收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四是促进乡风文明。深化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升镇村文明程度;积极落实“七个倡导”和“十个一”的要求,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塑造文明乡风。

(二)建设示范片区,打造创建样板。20__年,全镇要整合各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花大力气打造建设好金洲浏阳河片区,梅花大园蒋家-五福金银坝走廊、印山湖片区、阳雀三字墙片区、肖排金甲水库片区、金洲村美丽屋场等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片区。一是市县示范村作为示范片区的建设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谋划、积极争取各项资金,集中力量建设。二是生态环保办要牵头落实示范片垃圾分类减量任务。三是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要牵头落实示范片空心房整治清零,做到示范片“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占道经营”,建设好肖排片区Y243线拓宽提质、阳雀-五福联络线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牵头将镇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奖补资金全部投入示范片区建设,重点针对美丽屋场进行打造,综合小微水体示范资金,优化示范片区水环境。其他部门相关资金也要向示范区倾斜,集中力量打造,形成带动效应。

(三)构建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强农。充分发挥江背的地域优势和农大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强强联合推动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培训农业人才。协调湖南农大分期对镇村干部进行环境美学、园林设计、农村发展、农业项目、动物科技等内容进行培训,给予一定数量学历提升计划。二是助推农业企业发展。盘活镇内农业企业资源,承接农大培训项目。聚焦现代农业品质提升,推动湖南农大同我镇现代农业企业达成战略协议,对现代农业企业规划发展、技术革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指导。三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盘活既有耕地,提升利用率,充分利用镇内耕地资源优势,为农大农业课题、教育基地、和实训基地提供耕地资源。四是深度研究和推进乡村振兴。农大主导成立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全程参与的乡村振兴的规划指导、问题的调查研究、成果的提炼和发布。选定一到两个示范点(或示范村),提供全方位的智库服务。

(四)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示范带动。产业兴则乡村兴。一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经济发展办要牵头盘活镇内闲置资产、土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以商招商、腾笼换鸟引进优势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多方共同努力,提升集体收益。引导村(社区)把资产与资源、资源与市场、市场与服务整合起来,推广“盘活+入股”、“流转+服务”、“筑巢+引凤”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鼓励符合条件的村在不违背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积极探索发展物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模式,落实土地增减挂钩取得城乡建设用地节余指标提升村集体收入,20__年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社区)占比要大于85%。三是推动农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拓宽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渠道,加强农业产业链空位的招商,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流转、生产(种养)、供应、销售、配送完善的产业链。推动湖南望家欢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与种养殖农户有机衔接,发展订单式农业,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和农业效益。四是加强文化挖掘,推动文旅结合。党政办要牵头指导金洲村、肖排村、印山村、江背社区、阳雀新村、特立村、梅花社区等有基础的村集体结合当地人文景观、田园风貌及山水形胜等资源,融合农事体验等特色农业生产活动,发展乡村旅游。

(五)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强化农村“五治”,全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强化垃圾分类。实现集镇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全覆盖,全年要回收低值可回收物924吨,回收有害垃圾12吨。二是推动厕所革命。完成年内厕所无害化改造县级下达的工作计划,实现所有厕所改造成卫生厕所。三是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小微水体日常管护,落实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居住区污水管网建设等各项治水任务,保证镇内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四是严格农村房屋治理。加强对空心房和违章建筑巡查监管、整治力度,加快老旧房屋腾退进度,全面完成“一户多宅”、“空心房”和建新未拆旧房屋的清理整治。不断改善生活环境,逐步实现生态优、环境美的目标,让乡村生活更加便捷、更有品质、更加美好。五是推进移风易俗。发挥基层文化事业宣传引导作用,围绕扶贫帮困、和谐邻里、保护环境、革除陋习、关爱留守、文明办酒等文明新风创作一批新时代文艺作品。鼓励各村开展具有特色的文艺晚会和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求。推动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确保县级文明村创建率60%以上。

(六)关注弱势群体,决胜脱贫攻坚。在精准扶贫收官之年务必决胜脱贫攻坚战役,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保障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一超过”落实到位,同时兼顾其他“三类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引导。推动村级产业扶贫发展,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鼓励和吸引龙头企业吸纳困难群众就业,建立扶贫车间,由被动“输血”变主动“造血”。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扶真贫真扶贫,以更为扎实、更为过硬的工作作风投入到脱贫战役中去。

(七)强化制度引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巩固完善土地制度。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纠错工作。积极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生产托管、股份合作等经营模式,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所有行政村实现“一村一社”全覆盖。二是完善集体经济制度。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规范村民建房制度,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服务公司等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着重支持工厂化育供苗、深耕深松、施用有机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秸秆还田、仓储烘干等农业生产关键且薄弱的环节。

四、工作保障

(一)组织领导保障。发挥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核心地位,再次明确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乡村振兴工作党政领导为副组长,其他所有党政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功能。各相关部门都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核心任务来抓,服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乡村振兴事务方面的决定,按照职能职责,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政策措施保障。根据乡村振兴年度考核目标,各成员单位要定期向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反馈考核要求落实和进展情况。主动认领乡村振兴相关任务,制定政策措施,推动示范点打造特色、抓出实效、突出亮点。

(三)宣传引导保障。加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级新闻宣传媒介,全面持续深入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丰富实践,形成全社会关注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通过总结提炼,向社会推荐一批涵盖不同区域类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乡村振兴典型模式,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四)考核督查保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纳入对村绩效考核,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重点督查清单,对成员单位、创建单位实行责任清单督查,强化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督查落实。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篇6】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和《吉安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精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五个“作示范、创一流”的目标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科技强农、数智强农,以实施“七大行动”为抓手,按照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农业特色品牌,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我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走前列、拔头筹。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2.85万元。培育产值百亿元产业1个(泰和乌鸡),产值超10亿元产业4个(稻虾、井冈蜜柚、大品种蔬菜、肉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更加巩固,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规模拓展行动,做大农业生产总量。

1.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严守耕地红线,健全耕地抛荒整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全县建成或提标改造高标准农田60万亩,积极推行项目区“田长制”管护模式,引导项目区耕地规范有序流转,培育壮大粮食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用足用活产粮大县奖补、稻谷价格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大力推行水稻政策性保险。积极实施粮食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力度,确保到2025年全县粮食播面稳定在13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0亿斤以上,其中优质率达80%以上,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加快推进县级粮食储备库建设,抓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管理,落实地方政府粮油储备规模,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巩固提升生猪产业、落实用地、环保、贷款和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建立生猪生产调控机制,引导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合理安排产能,发展现代化屠宰加工,到2025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60万头,母猪存栏8万头、商品猪出栏75万头。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抓好城郊蔬菜基地建设,到2025年新增设施蔬菜15000亩,新建城郊蔬菜基地2500亩,蔬菜播面达到26万亩,总产40万吨,蔬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加快推进肉牛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力争到2025年全县肉牛出栏达到18万头,水产品产量达到2.8万吨(特种水产达1.23万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场〕

2.打造百亿泰和乌鸡产业。立足泰和乌鸡资源、品牌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围绕“抓两头、带中间、延链条,深研发、建标准、树品牌”的发展思路,以泰和乌鸡保种场为主体,依托中科院、浙大、江西农大、江西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大泰和乌鸡选育力度,开展泰和乌鸡提纯复壮、“两白”净化等工作,加快傲昕公司24万羽泰和乌鸡一级扩繁场繁育基地建设。在澄江、塘洲、冠朝、马市、沿溪等重点乡镇建立泰和乌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加快推进傲昕马市西洲、西昌凤翔冠朝儒社、一方净土等泰和乌鸡养殖示范园建设,引导泰和乌鸡养殖由传统型向工厂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启动泰和乌鸡科技产业园建设,精准对接国家级龙头企业,打好产业招商攻坚战,鼓励县外代理加工泰和乌鸡系列产品的企业落户园区,扶持半边天药业、白凤酒业、汪陂途等县内重点泰和乌鸡加工企业做优做强;加快推进浙江大学泰和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平台建设,鼓励加工龙头企业与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研发泰和乌鸡“食”字号、“健”字号、“药”字号系列新产品。紧紧围绕“吃住游购娱养”等领域需求,推进泰和乌鸡与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泰和乌鸡元素主题餐厅、特色民宿等,培育一批网红产品和网红打卡点,巩固发展连锁经营、直营、加盟等营销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县泰和乌鸡种鸡饲养规模达100万羽以上,培育万羽以上养殖企业50家,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省级以上泰和乌鸡龙头企业6家以上,年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实现泰和乌鸡产值100亿元,将泰和乌鸡打造成为真正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责任单位:县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县高新区、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各乡镇场〕

3.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实施富民产业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质增效行动,深入实施井冈蜜柚(橘)高质量发展工程,抓好井冈蜜柚(橘)标准园建设,低产桔园改造,蜜橘品种更新和品质提升,强化果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和贮藏保鲜库建设,提高优质果、商品果比例。在泰垦、苏溪、马市、塘洲等低产桔园进行提升,从__年起每年低产改造0.2-0.3万亩,到2025年全县井冈蜜柚(橘)新增种植面积2.36万亩(总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达到10万吨,产值8亿元以上。持续推进特色蔬菜“大品种”战略,重点打造“县域系列”(泰和竹篙薯)和吉安系列(泰和萝卜)两大系列品牌蔬菜,巩固提升万合竹篙薯标准园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做好竹篙薯包装、贮藏、保鲜、速冻工作,加快系列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萝卜加工,扶持“泰和酱菜”做大做强。力争到2025年全县竹篙薯、萝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万亩和1.5万亩。加快推进标准茶园建设,培育茶叶产业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有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创建一批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力争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大力发展以毛竹低改、油茶产业、楠木种植为主的特色竹木产业,推动竹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县完成毛竹低改3万亩、油茶低改3万亩,新增高产油茶面积1.5万亩。做大做强稻虾产业,__年新增稻虾平养3000亩,到2025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扩大到2.6万亩。〔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商务局,各乡镇场〕

(二)实施品质提升行动,厚植产品质量优势。

4.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全面完成县域内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建立全县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保护名录,健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加大泰和乌鸡保种育种和产业开发利用力度,完善提升泰和乌鸡国家级保种场,引进龙头企业利用省厅“泰和乌鸡种质资源保护和提升”项目启动国家级乌鸡保种备份场建设,重点在武山垦殖场建设乌鸡种质资源生态保护区。加强良种繁育基地、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县域内特色良种资源的繁殖扩种、提纯复壮和选育改良,争创国家级种业产业园(泰和乌鸡、生猪),规划建立3个面积在500亩以上井冈软粘、泰和竹篙薯、井冈蜜柚等良种繁育基地和2-3家水产良种繁殖场,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江西农大合作开展竹篙薯脱毒繁育、提纯复壮等技术攻关。加大常规种子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试验示范力度,加快种质资源推广应用步伐。加大对种业企业用地、信贷等支持力度,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骨干企业,推动地方特色品种商业化、产业化开发。加强种业执法监管,规范品种培育、审定和生产经营行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场〕

5.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围绕水稻、果蔬、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制订完善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抓好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工作,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链,稳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力争到2025年全县“两品一标”农产品总数由__年的33个增加到50个以上(其中有机产品达23个)。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全县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局,各乡镇场〕

6.改善优化农业产地环境。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加快推进傲农有机肥厂项目建设,建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省一流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养殖模式,推进稻虾(鱼)综合种养,修复和完善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立健康稳定的田园生态系统。扎实推进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加快成型,抓好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提升耕地质量。到2025年,全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达到国家质量标准。〔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场〕

(三)实施主体扶强行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7.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大农业招大引强力度,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对接交流,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冷链物流等短板弱项,深入推进“三企入泰”、“三请三回”活动,吸引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投资我县农业领域。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分级培育、动态监测机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问题,重点发展一批领军型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成长型龙头型企业、培育一批雏鹰型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鄱阳湖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心镇等项目建设。以绿色食品大健康产业链发展为着力点,加强优质大米、肉牛、生猪、泰和乌鸡等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集群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种养基地。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委统战部、县工信局各乡镇场〕

8.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开展“空壳社”常态化清理,加强示范社评选、认定和监测,创建一批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健全名录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指导服务,创建一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抓好家庭农场联合会巩固提升工作,完善运行机制,实现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支持专业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建立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鼓励新乡贤回报家乡、振兴家乡,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以上,省级示范社10家以上;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委统战部,各乡镇场〕

9.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持续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招生工作,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开展“我为家乡代言”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分类分层分模块开展培训,培育一批职业农民带头人、种养业发展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头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持续巩固提升“田教授”品牌,常态化开展“田教授”技术服务,推动“田教授”和“洋教授”精准对接,运用好“田教授”智慧云APP,持续完善农技人才在线服务、积分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产才融合、高层次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融合。优化乡村创业环境,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以及离退休人员、专业人员等到乡村创办企业、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组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各乡镇场〕

10.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主体多元、功能互补、竞争充分、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产销合作,推进农产品“两上三进”“进京入深”,开展“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农校对接”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允许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鼓励“田教授”“土专家”等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参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范围,因地制宜推广嘉农惠农机合作社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烘干收储等服务模式。围绕粮食主产区建立一批工厂化育秧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5年,其中稻谷机械化烘干厂由__年的50多家增加到100家以上,实现乡镇全覆盖,建成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各乡镇场〕

(四)实施动能提升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11.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深入推进省提出的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强化数字赋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施数字乡村试点、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建设工程,加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农机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大田、数字果园、数字牧场、数字加工车间。以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大力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接好“大北农集团”数字农业项目(此项目将打造品牌化、标准化、科学化、生态化四化数智新农村,构建智慧农业云平台,优质农产品全溯源的中国农业4.0),带动汪陂途都市农场、西昌禽业有限公司、万合火爆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批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实施区块链应用发展三年计划,针对泰和乌鸡、有机茶油、有机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加快推进“区块链+农特产品”应用试点,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推进12316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流转、职业农民培训在线化,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升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乡村治理工作中使用“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实现村村全覆盖,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网信中心,各乡镇场〕

1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依托江西省“1+2”智慧农业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溯源试点,建设泰和乌鸡等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中心,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网追溯”,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主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围绕良种选育、农机智能装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平台,推动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重大专项。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农业创新性人才队伍。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指导员制度,积极推广“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力争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委组织部、县工信局,各乡镇场〕

(五)实施产业集聚行动,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13.做强园区平台。加强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大力推进武山现代农业示范园、螺溪鑫润荣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螺溪瑞泰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畜禽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提升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将其打造成集“科技集成示范、绿色智能生产、田园山水休闲、E商互联互通”有特色、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领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场〕

14.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本县资源禀赋,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的原则,在全县设立四个产业振兴示范区,即环井冈山机场示范区(包括螺溪镇、禾市镇、南溪乡,以打造螺溪蔬菜产业园、螺溪万亩稻虾基地、绿色巨农禾市生猪养殖小区、傲农南溪生猪养殖小区为主),苏马线示范区(包括苏溪镇、马市镇、武山养殖场,以打造原种泰和乌鸡、佳和肉牛养殖、蜀口生态旅游、苏溪百合、苏溪牧歌滩尾等农旅产业为主),沿澄线示范区(包括澄江镇、沿溪镇、泰和垦殖场、万合镇、塘洲镇,以打造竹篙薯、绿色蔬菜、有机果茶为主),泰兴线示范区(包括冠朝镇、上模乡、沙村镇、老营盘镇,以打造绿色大米、生猪生态养殖、生态果园为主)。同时,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巩固提升“一村一社一基地”建设,形成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的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场〕

(六)实施三产融合行动,拓展乡村产业新业态。

15.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聚焦泰和乌鸡、稻米、果蔬茶、油茶、肉牛、生猪、水产等绿色食品产业链,按照“高大上”“链群配”的思路,引进培育一批“高精特新”农业龙头企业。落实省厅“强链争先”文件精神,到202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质优、量增、链全”。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国内乃至世界知名企业开展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合作,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业品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杀菌消毒、产品包装等延时类初加工,以及干制、腌制、熟制等食品类初加工,打造一批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优先在中心镇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打造一批农产品流转加工中心,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场〕

16.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设施,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建设蔬菜、水果田间地头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大力推广“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高效集中配送模式。利用好世行贷款等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泰和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建设,在交易中心建设现代化农产品集散平台,配套完善农产品冷链、仓储、运输设施和农产品集散电子信息系统,以粮食、蔬菜、水果、泰和乌鸡、肉牛、生猪等系列加工产品为主打产品,将其打造成农产品产地、销售综合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各乡镇场〕

17.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深入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拓展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加快实施春浮园田园综合体、蜀口生态岛、亩基岛等旅游项目,引导春浮园、蜀口生态岛创建国家级、省级田园综合体品牌,重点打造石山晨海乡村游、上圯乡村田园综合体(石田村)、老营盘高垅坑植物园、水槎西阳山畲乡民宿及天湖山旅游景区、苏溪八一八康养项目,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新旅局,各乡镇场〕

18.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大力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法律咨询、信息中介等乡村新型服务业,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提升农业资源附加值。加强传统工艺和“非遗”手艺的保护与传承,培育传统产品制造、手工业基地,壮大乡村文创产业。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引导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资配送企业、物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积极培育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延伸乡村物流网络,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瞄准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领域,大力开展农业招大引强,到2025年引进农业知名领军企业2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县邮政分公司,各乡镇场〕

(七)实施品牌创建行动,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19.创优“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紧抓江西鄱阳湖稻米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实施的契机,大力推进“井冈山”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和白凤品牌建设,加强稻花香种业与白凤米业、江南香米业等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促进品种与品牌相结合,发展“井冈软粘”、“井冈虾稻”、“井冈香稻”三大产品。同时发展特色果业(井冈蜜柚、井冈蜜橘)、大品种蔬菜(泰和竹篙薯、泰和萝卜)以及井冈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健全“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营销体系,实现统一商标使用、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市场营销,着力将“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到2025年,纳入“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种类达到10个以上,认证授权经营主体30家以上,实现品牌价值3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市监局,各乡镇场〕

20.加强产销对接。主动对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积极融入“赣鄱正品”“湘赣红”产品宣传,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园区、进景区、进社区,扩大泰和农产品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创建赣鄱正品8个(到__年全县已创建泰和乌鸡、半边天、嘉泰3个)。持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地产销合作,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与省内外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果蔬连锁品牌等农产品流通企业有效对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县入围大湾区“菜篮子”生产企业由__年的1家增加到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市监局,各乡镇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组织、调度、督导,形成县、乡、村三级齐抓共推的强大合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场〕

(二)完善政策措施。县财政要在农业产业化经费中安排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建设、产业保险等方面。落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充分利用“财政惠农信贷通”、“地押云贷”、“白凤贷”、“乌鸡保”等融资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菅权抵押贷款。落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优惠政策,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农机库棚、休闲农业等设施农业建设用地上给子优先保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人民银行泰和支行、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场〕

(三)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分类指导,梳理并解决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共享,提升产业竞争力。将乡村产业发展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关项目资金安排挂钩。〔责任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场〕

(四)注重宣传引导。及时挖掘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宣传推广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创新创业等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县乡村产业发展成效,营造社会参与崇尚创新的乡村产业发展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篇7】

__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_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业也大都是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因此,我市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走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努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真正使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在__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第二,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争取建立院士站、博士后流动站,积极引进一批前沿科技站位高的外脑群体。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第三,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聚焦精准,持续发力。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级和乡镇层面的“盖被”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强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重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改造,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